此外,就连洪禄承自己都算上,无论是谁,在店里都吃一样的饭菜。

    谁都没有例外和特殊待遇。

    这样的要求,其实真的有些苛刻了。

    要是国营厂,连领导带职工,恐怕谁都难做到。

    或许只有部队,才有可能。

    可反过来说,店里的待遇也是出奇的好。

    店伙除了说好的工资,年底视情况而定,每人有不同的红利。

    而且包吃、包住、包穿衣、包剃头、包洗澡以外,每逢初一和十五,还有伙食改善,吃犒赏。

    大致标准是由平时的两荤一素一汤,变成了三荤三素的时令菜,外加打卤面或炸酱面。

    这在京城叫炒菜面。

    但最绝的是居然还有零食供应。

    写明了每周日晚饭后,由店铺外购的应时小吃,每人一份。

    这样的规矩可实在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别说私人企业了,哪个国营单位,也没有这个。

    所以水清回来之后一直犯思量。

    这私营买卖的老规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是不是有点定得过头了呢?

    然后除了琢磨这些办法里,有那样可以移用到“北极熊”服务公司去之外。

    就是琢磨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职工不打折扣地照做上了。

    至于洪衍武呢,他的感受也和水清差不多。

    只是由于自身的职业特性,他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后厨的事儿上了。

    像今天在厨房里呢,通过李福的介绍,他又了解到了一些“大酒缸”里的道道儿。

    这才知道,敢情就连老爷子定的三样主食不是随便来的。

    让人砌好的灶头更是有特别讲究的,蕴含着只有内行人才懂得的妙处。

    实际上据李福所说啊,其实京城的“大酒缸”就应该是纯喝酒的地儿。

    向来只提供现成的酒菜,一律是不动炒锅的,更不卖饭。

    这是因为小本经营,限制住了它的经营内容。

    如果不动灶火,就可以不用厨师,省煤省地儿省人工,跟今天开火锅店的优势差不多。

    可这行里也有例外,那就是山西人开的“大酒缸”。

    在旧京,山西人在京城酒业的批发业务上参与度很深。

    后来有人见“大酒缸”挣钱,索性就批发零售一起抓了,自己也开了“大酒缸”。

    要知道,山西人对于饮食的态度又相当质朴,与他们的勤俭一样全国知名。

    他们往往可以在一年里,有多半年的工夫吃面食。

    这样呢,有时候酒客赶上老板伙计吃饭的时候,就能顺带叫上一碗“刀削面”填填肚子。

    想想吧,酒后就着大瓣蒜,来一碗热乎乎的刀削面舒坦不舒坦?

    尤其胜在物美价廉。

    于是这面大受欢迎,一个人吃了说好,别人也要。

    慢慢的,提供“刀削面”,就逐渐成了山西“大酒缸”独有的经营特色了。

    当然了,其他“大酒缸”也得有办法满足客人连吃带喝的要求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