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都是临时加急吹制的,有两个杯子的料棍儿意外混色了。

    最终吹好的杯子,并不是纯色透明的。

    而是从上至下,由红黄、蓝绿混合色至无色透明的渐变效果、

    这反倒误打误撞,更受外商青睐。

    有人当时就要订购这种效果的红白酒杯各两千只。

    还有人提出需要其他颜色的产品和详细报价。

    深陷数人包围圈的宁卫民被代理商们如此热情的反响,吓得反倒不敢应了。

    他只能找借口脱身,紧急联系常玉龄,询问是否能制造出效果恒定的产品来。

    就这样,在得到常玉龄肯定的答复后。

    在这次为期三天的国际展销会结束后,东花市街道生产社,不但一跃成了共和国制作西餐玻璃酒具的“鼻祖”。

    而且还意外的拥有了一种渐变色的西餐酒具作为贴牌创汇主打产品,获得了价值十三万元左右外汇券,七千五百只各色酒杯的海外订单。

    这个曾经只有十几个人,而且一度倒闭小作坊,变得越发红火起来,在宁卫民的手里开始向八十人的生产规模扩大。

    不过与之相比,其实宁卫民个人才是最大的受惠者。

    因为仅以眼前来看,这次展销会上谈成的买卖,如果刨去百分之十的贴牌费要交给总公司,还能让他至少能赚到手十万元外汇券。

    所以他怎么能不爱皮尔·卡顿公司,不尊重自己的老板,不珍惜自己的职位呢?

    不虚伪的说,真的没必要升职了,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