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瓷器吧,他就大可以去找专做仿古瓷的京城工艺品厂啊。

    虽然这厂子没挂陶瓷的名儿,可人家是专做仿古瓷的,接的就是定制业务。

    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啊,远比大部分靠机器做批量生产的民用陶瓷厂更有优势。

    还有刀叉的事儿,其实京城的证章厂就能搞定。

    虽然碍于高层的颜面,这事儿不好戗沪海造币厂的行。

    但等到刀叉生产出来,把每年三次的镀银加工业务,包揽下来不是什么问题。

    这也就避免了为保证刀叉亮丽如新,每年还返回沪海去做维护的麻烦。

    至于那几十种玻璃杯,其实就如同宁卫民找裁缝社给承接皮尔·卡顿零散的制衣任务一样。

    对于玻璃器皿大厂而言,或许是让人头疼的鸡肋业务,但对于手工作坊可完全成了甜买卖了。

    别忘了,葡萄常的料器葡萄就是用传统技法,靠工人一个个吹出来的。

    那吹点玻璃杯还不容易啊!

    这不正好送到宁卫民手里来了嘛。

    总之,宁卫民接手,这事儿是绝对的双赢啊,别提有多么划算了!

    不但可以帮宋华桂彻底解决餐具国产化的供货问题,彻底为她解决这个头疼不已的麻烦事。

    而且宁卫民自己还能光明正大的中饱私囊,同时拿这些订单去跟仿古瓷厂和证章厂卖人情啊。

    所以说,等到宁卫民真正模清楚了实际情况,测算出自己居然又为总公司节省了近乎一半的成本。

    他瞬间就坦然了,并且高高兴兴当起了这个中间商。

    并且琢磨上了到底该怎么利用这个“PC”国际展销会的门票,为自己带货的机会。

    其实怎么办,也很简单。

    越是技术含量小,容易量产的越应该“贴牌”外销。

    反过来越是需要技术,产量越低的越不适合这么办。

    鉴于这个原则,宁卫民保留了绢人、料器、仿生瓷、石雕的自主品牌。

    在展览会上力推的不外乎就是锦匣厂的锦盒,街道缝纫社的昆虫草编,仿古瓷的餐具,甚至还有东花市街道生产社临时吹出来的第一批酒杯。

    还别说,真有不小的斩获。

    一个来自英国的代理商看中了锦盒,现场给了宁卫民几种帽子盒的款式。

    需要宁卫民以锦盒的制作方式,按照他提供的款式,给出每种一千个的报价。

    最终按两万两千块外汇券,现场达成协议。

    宁卫民会为英国老牌的玛莎百货在两个月内提供质量合格,带有“PC”铭牌商标的三千只锦缎帽子盒。

    还有几个意大利代理商看重了仿古瓷的中餐瓷器,询问制作成“PC”品牌西餐餐具的价钱。

    但因为宁卫民无法现场给出详细的报价,这件事只是初步有了合作意向。

    他只能在和刘永清以及仿古瓷厂商量后才能给予回复,继续商洽此事。

    最意外的就是东花市街道生产社的酒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