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仅仅半个月,宁卫民就不再舍脸吆喝了。

    因为就连“坛宫”二楼的买卖,都逐步走入了正规,变得大有起色。

    敢情进入工作日之后,公款消费的顾客们首先如约而至。

    这其中既有外贸部门,卖区政府面子来捧场的友好单位。

    也有隶属于纺织部,靠皮尔·卡顿公司的外贸订单赚取外汇的服装厂。

    还有区服务局下属,具备接待外宾资格的工艺美术行业大厂。

    至于这些单位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打着款待外宾的旗号,又有外汇收入,花钱都很冲。

    虽然为了省时,基本上都是吃便席,但他们是绝不在乎价钱的。

    点菜专找贵的要,酒水也专要茅台和五粮液,有时候临走还要带走几条高级烟。

    一桌席花个千八百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坛宫”的高档白酒,高级心眼,最贵的菜色,主要都是他们消费的。

    有了他们的贡献,饭庄从运营成本的赤字中解脱就变得容易起来

    平均算下来,每日二楼都能接待两三桌,营业额一下子就达到了四千元上下。

    但也正因为财大气粗,这些人身上同样也有个让人别扭的地方——对山珍海味有着太多的执念。

    这帮人受品味、见识和文化的局限,对于饮食的追求,真的跟土财主差不离儿。

    应该说,这一期广告就相当于宁卫民俩月的工资啊。

    在一般人眼里,这绝对是个相当吓人的数字了。

    真要是广告投放效果不如所想象的那么好。

    宁卫民就得陪进去一辆全新自行车和一块手表。

    不过这笔钱其实是比较符合宁卫民心理预期的。

    毕竟还属于小生意,投入也没超过三百,他通过古四儿应该很容易就能把这笔钱收回来。

    重要的是,这次广告业务试水,是一次以小见大、尤为有益的尝试。

    这对日后他开展其他的商业活动,肯定是很有帮助的一次经验。

    他通过这件事,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年头广告与商业营销直接的关系。

    也就能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力究竟有多大。

    看看是否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

    更何况真办成了,收益也是巨大的,就能遂了他的心愿。

    要不试这么一次,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呢?

    总之,既然广告协议已经签订,那顺理成章,下面就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阶段了。

    这一方面是宁卫民抓紧时间,按照广告上的技术条目,编写具体的技术内容。

    另一方面,就是他联系古四儿,去商量出售技术的代价,打算先捞回成本再说。

    写东西很好办,全是宁卫民肚子里现成的玩意。

    这又不是写,用不着润色,只要条理清楚,意思准确就行。

    而且白天夜里,宁卫民都有大把时间爬稿子。

    一天写完,一天修订整理,轻轻松松的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