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大腿,他就模仿农村人去城里拿鸡蛋换粮票,冒出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法子。

    再去之前啊,他就得好好准备一番了。

    得带人先在城里大买特买一番。

    什么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玩的,大人小孩的全都要,然后再开车装上带去。

    到了地儿呢,也不贸然进村。

    而是在村口摆个摊儿,再放上“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牌子。

    弄得就跟正经做买卖的似的。

    他不主动跟人家搭话,有人过来问,他才答。

    比如一个老头儿过来了。

    “后生,你这酒甚价嘞?”

    洪衍武就答。

    “大爷,这酒城里商店卖一块六毛五,我们卖一块六。可您要是家里有老年间的旧物件,也可以拿来换。字画、瓷器、家具什么的都行。”

    “就比如说碗吧,小件儿的,俩仨换一瓶。大件兴许一个能换一个。您要有一整瓷茶壶,我就给您两瓶。当然,具体怎么换,您得拿东西来,我看看才行。”

    老头的核桃皮脸立刻冒光了。

    “你刷当真?有啊,我给你荷去……”

    很快老头儿回来了,除了怀里抱着一套壶,还带着扛了一个青花缸的儿子。

    最后一番划算,俩人喜滋滋拿了三瓶酒,三包花生米走了。

    而洪衍武更美。

    别看那套壶是紫砂蟹篓壶,还少了个杯子,他看不出多大成色。

    可完好无损的青花缸他能看懂啊。

    绝对的清初之物。

    因为允泰曾告诉过他,清初政局不稳。

    受上层影响,当时的瓷器画风尚武,多是“刀马人”题材。

    直至康熙之后,才会有“百子舞龙”等喜庆祥和图案。

    等他再翻过来一看。

    果不其然,写着康熙最爱的“大明宣德”的寄托款儿呢。

    居然还是官窑的。

    这买卖当然划算啊,一百倍暴利!

    用六块钱的东西换的,如果马上倒手给文物商店就能挣六百。

    而老头一走,还没容洪衍武他们抽完一根烟。

    一个抱着孩子的女的正要进村停下了。

    看了一会儿就问。

    “这个大王甚价嘞?”

    这次洪衍武一推“菜刀”,该这小子上了。

    他倒是绝不亏自己的绰号,宰人不含糊。

    “大嫂,这问这碗哪?商店里买两毛多,您要买……就给两毛吧。不过您家里要有老年间的旧碗,咱们以碗换碗也行。即使有点破的,裂的也没事,您拿过来我看看,俩能换一个,仨能换俩的也可以……”

    好嘛,这女的一听乐了。

    等抱孩子进村,没十分钟,就抱了二十多个老旧瓷碗回来了。

    当然,她什么都不懂,带来的碗里居然掺了四五个搪瓷的破碗。

    但里面有一个带着剩饭的碗,看着像是喂猫的,却让洪衍武眼睛亮了。

    考虑到如今没假货,照他看,十有**是汝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