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真记着洪衍武的话,静心选出了自己的三福佳作赠给了他。

    以实际行动聊表寸心。

    而作为一个基本脱离了一切高级趣味的人儿呢。

    尽管洪衍武身上没什么艺术细胞,可他也认定了肖和平早晚成为名家大腕儿。

    自然是非常高兴的收下画作,啧啧称赞,夸了又夸。

    只是不能不说一句,这小子也太贪了,他居然没就此满足。

    他竟然还想让肖和平通过康平,继续打听复选的评委情况。

    说要争取帮肖和平也弄个金奖、银奖的试试。

    好嘛,等肖和平一弄明白这话的意思,简直是没法形容自己的吃惊了。

    他确实没办法理解,洪衍武为何对这些画作将来的价值有如此的信心。

    他也实在想象不出来,洪衍武到底还有多少钱,还想花多少钱在这件事上。

    和肖和平类似,观音院东院的新成员俞宛妤同样因洪衍武获益匪浅。

    俞宛妤自打嫁给老苏,先是被洪衍武给推上春晚舞台,名气大增。

    后来,洪衍武又想通过“红叶”为她谋夺电视剧《四世同堂》里齐家长媳的角色。

    虽然最终因导演太过欣赏李维康的礼数周到,认为她一举一动都有长媳之风,对此角色不做二人之想,这件事没能成。

    可俞宛妤却照样因为春晚提升了知名度,与李维康一起,获选为“第一届戏曲梅花奖”的一朵“梅花”。

    另外,尽管电视机的普及造成了戏剧市场日益冷淡,京剧观众锐减的不利情况。

    但俞宛妤也在洪衍文的关照和极力推荐下,得以在“民促会”举办的“统战联谊会”上,找到了新的事业发展平台。

    原来早在1983年7月,“民促会”就成立了“对台工作组”。

    不但大搞宣传工作,还积极帮助一些会员与在台的亲友取得了联系。

    1984年,又正值我国与英国就香港问题谈判重要年份。

    “民促会”同样也在帮助一些会员与在港亲友取得联系。

    于是,从此在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元旦、春节、元宵节时。

    “民促会”都要分别举行茶话会、联欢会、电影招待会,邀请有“三胞”关系的会员欢度节日。

    在这件事中,作为参与组织者中的一员。

    洪衍文发现现有联谊形式太过死板,很难挑动大家的兴趣,越来越沦为官方形式。

    就向上级提议,想用京剧做媒介,在茶话会上请来名角演出。

    并在演出后加入京剧票友互动交流部分,好活跃气氛。

    结果没想到,京剧作为国粹,无论对于传统知识份子,还是“三胞”群体,吸引力和影响力依然不小。

    俞宛妤的演出非常受欢迎,许多人确实都会唱两句,这样的交流方式互动性很强。

    许多人不但大家好评,而且希望长期举办,固定下来。

    于是不但俞宛妤在海外侨胞的圈子里逐渐有了名气,洪衍文也因此得到表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