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洪衍武一点都不为所动,他的答复斩钉截铁。

    “坏天气确实是影响出行,可你们为什么不考虑到这一点,提前出门呢?再说了,不是还有人没迟到吗?这就说明,这些客观原因不是借口。”

    “另外,我还必须提醒你们一下,好好想想制度和规矩的意义。我们之所以制订这些准则,那就不是为了意外而存在的,而是为了不打折扣的执行。否则,制度和规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得,这么一来,“休闲组”的青工们全没词儿了。

    尽管还有不少人想不通,有情绪,但已经无人不明白,公司的规矩还真不是摆设。

    于是打这儿起,“搬砖组”的职工天天都是小心谨慎地过,唯恐再犯一点错儿。

    特别是有几个人,因为已经两次记过了,那简直是提心吊胆。

    结果这么着坚持到月底,整组人竟然没再出现过一星半点儿的错误。

    而且还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让盖房的进度足足比原先预计的快了三分之一。

    在获得基建科好评的同时,这实际成果,连这帮青工自己都不敢置信。

    另外,大家伙对洪衍武的心结和不满也没存续多久。

    因为很快他们就听说,“糖葫芦组”的张绅和他们在同一天,也因为迟到五分钟挨罚了。

    人家的特殊情况,可比他们冤枉多了。

    敢情张绅的自行车坏到半路上了。

    摔了一身的泥不说,瘸着拐着,紧赶慢赶到了厂子,洪衍武照样没容情。

    甚至因为“糖葫芦组”收入高,罚款也相应提高,张绅被扣了整整两块呢。

    这么一比,他们自己的那点委屈还好意思说吗?

    只能证明洪衍武确实是一视同仁,铁面无私。

    所以经此一事,反倒让每个人再不会存有半点偷懒和自恕的侥幸心理了。

    彻底懂得了制度的严肃性。

    而反过来也是相应的,赏”同样具有与“罚”相媲美的威力。

    二月底,就在发工资之前,洪衍武和水清特地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举行了服务公司第一次“优秀职工”评奖大会。

    获奖者是“糖葫芦组”的四位职工——郭力、王世忠、朱震凡和王来珍。

    他们得奖都是洪衍武和水清定下的,但却是以实际的工作成绩取胜的。

    郭力和王世忠分别是零售冠亚军。

    二月份郭力卖出了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串糖葫芦,销售金额六千零九块。

    王世忠是卖出了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八串糖葫芦,销售金额五千六百九十块。

    朱震凡和王来珍分别是制作冠亚军。

    二月份朱震凡共制作了三万一千二百五十串糖葫芦,废品率一百七十余串。

    王来珍是制作了两万七千七百串糖葫芦,废品率一百八十五串。

    这些统计数据,水清不但当众公布出来。

    而且随后,她还特意做了一个额外说明。

    讲清零售业绩受地点影响较大,所以占据最好地段的李晓东、张绅和黄永就不得不被排除在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