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之前,原本洪衍武还以为广州批发市场的服装,除了走私来的“水货”,和一少部分专人从华侨大厦、海员俱乐部门口收购来的港货,就得指着城市周边本土乡镇企业模仿香港服装款式生产的服装了。

    照他所想,“高第街”、“十三行”这些市场顶多算“二批”、“三批”,作为中间环节,这个利就打着埋伏。

    而他既然手里有充足资本,乡镇企业又比国营企业自主权强得多,那何必让人横刀砍一下?还不如直接找厂家进货呢。

    但万万没想到,现实情况却跟他设想的完全不同,具有相当大的出入。

    实际上今天他们这一逛吧,就发现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港货来源,其实并非走私舶来品,而是通过深圳中英街,明目张胆大举流入内地的正常交易品。

    反过来讲,既然走私都是渔船冒着极大风险在公海上完成的,那么有限的仓位当然只会装占地最小、利润最高的东西。

    所以大陆这边真正的通过走私渠道进来的,根本就不会有成衣,几乎全都是大宗尼龙布、香烟和手表、电子表、计算器、家用电器什么的。

    那么再往下继续想一想,乡镇企业自主权再大,毕竟是集体制,还有制度管着。

    再怎么着,也不敢用走私布料当原材料啊。

    可偏偏在当下我国的经济环境里,服装成本的大头就是原料而非人工。

    这样一来,乡镇企业所生产的服装在市场上,售价一点不占优势。

    而真正敢用这些便宜原料的,恰恰就只有个体经营的私人买卖。

    于是家庭作坊生产的服装价格,理所当然就要比国营和集体的产品便宜得多了。

    事实上,只要来过“高第街”还是“十三行”的人都会发现,沿街的铺面房,几乎都是前店后厂模式。

    前面吵吵嚷嚷做生意,后面直接敲打、缝补。

    布料、绒线、成衣,要多少给你做多少。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使得花城的服装批发市场上,永远有源源不断、花样繁多的廉价服装。

    不管哪儿的个体户们来进货,也根本无需舍近求远。

    当然,这些服装的薄弱环节肯定是在产品质量上,这一点也是不用怀疑的。

    不过性价比是一回事,而且世事也无绝对。

    如果真要较真的话,花城市场上还真存在着一个看似违反经济规律的怪异现象。

    那就是许多国营大厂的优质产品一旦经由个人批发,的的确确要比官方价格低上许多。

    以目前正流行的自动折叠伞为例,国营厂家正产的商品批发价八块九毛钱,国营商店里零售价十块五毛钱。

    在个人摊贩手里呢,香港折叠伞批发价六块九毛钱,国营折叠伞却居然只有五块八毛钱。

    而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还别看国产伞卖的这么便宜,却绝非是什么假冒伪劣产品。

    无论质量规格、颜色花样和厂家的货色统统一模一样。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实话,这件事要让本地人琢磨,都是很难弄明白的,也就是洪衍武这小子才能真正的想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