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山东人自己的单位留下这批鞋内部分配,那么就要在进货环节进行处理。他们只需把这批鞋作为进货时的“搭售”商品记账,便可以通过账目的审查。

    当然了,这些“戏法”在商品价格越来越松动的形势下,必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法和形式来。

    而且由于背后蕴含的利益变得更多了,就像被打了一针催化剂一样,或是“芝麻开门”的神奇咒语一样,让一扇扇原本半遮半掩的方便之门都为之迅速洞开了。这种趋势根本无人能阻止,也无法阻止。

    洪衍武作为身在其中的人,又是每天琢磨这些事儿的人,恐怕是最早搞清这里面的奥秘的人了。而一旦他融会贯通了,也就更敢开牙了。

    他现在觉得最好做的生意其实不是电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烟酒。道理也很简单,在公款消费占主导地位的年代,这些才是主要需求。

    像六月份第一笔生意,他就走了两箱中华香烟。

    外汇券买入价是五块一条,可他知道这东西的稀缺性,乍着胆子给人家报了二十块一条。没想到两千块顺利到手。居然实现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了。

    第二笔生意又是六箱茅台。酒当然是越陈越好,他就没动自己的存货,而是用六块六外汇券一瓶的价钱从商店现买。后来以三十块一瓶倒给了对家。利润同样三倍以上。

    还别看这两笔买卖甜吧,可很快洪衍武又被真正的行情吓了一跳。

    因为且不说他随后得知,买“中华”的人就地倒手,以三十元一条的价格,原地就把两箱烟倒给了别人。正在四处找他想再买烟呢。

    那促成茅台生意的手下也来找他通风报信,说那买茅台的人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喝多了漏了底儿。敢情在他们老家,茅台都七八十块呢。

    这还不算。事实也证明,京城脑子活泛的人并不止他洪衍武一个。很快他就发现有人从特殊渠道弄来的茅台,拿到大街上对外兜售,报价高达四五十元,居然一样有人肯买。

    这种种情况让他真正明白了价格体系松动意味着什么。这是各显神通,层层扒皮啊,价儿就是这么炒起来的。东西真到老百姓手里,能便宜得了才怪呢!

    是的,这对洪衍武是好事,他发了。

    五月份,他因为把头半月的钱和精力都耗在收印石字画上了,当月赚得虽不少,账面财富却不显增长。

    一个月下来,他手里现金仅有二万外汇券和十万人民币,库存电器也几乎耗尽了。显得倒像是赔了六七万似的。

    但六月份里,他的现金就骤然膨胀起来。

    因为更敢于要价了,比上个月干得要轻松得多,却挣了十一万。到月底为止,他手里已经控制了整整十万的外汇券和十三万人民币了。

    而既然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当然就可以领红包了。于是在洪衍武给滨城的“大将”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在他把一些手下动员起来后,京城、廊坊、津门、石家庄、滨城五个城市里,统一的行动开始了。

    目标,是把所有在邮局里能买到的整版猴票一网打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