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旧时京城老令儿来讲。谷雨后,有自己宅院的人家就要为夏天做准备了。

    其一,先要从布置庭院里的花木开始。

    独院而居的人们要把过冬的盆栽花木由室内移到园中,并在小院的路两侧种上“草茉莉”、“鸡冠花”、“凤仙花”、“薄荷”、“牵牛花”等各种花草,还要把入冬后挪到院子角落的荷花缸等重新移到院子当中。

    这一点洪衍武和“糖心儿”也照做了。

    由于“糖心儿”喜白色,他们便在墙边阴凉处移种了大片大片的“玉簪花”,向阳处又移种了一点“薄荷草”、“草茉莉”、“凤仙花”。还在院里立了个架子,种上了丝瓜。

    此时大致过了谷雨多半拉月,从时间上算,并不打紧。还真别说,到七月的时候,这些花草是长得真好,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只是荷花大缸却是没有的,“阿狗姐”是沪海人,并没有京城人养金鱼的喜好。又是女人,这大家伙可折腾不起。

    其二,阴历五月十三之后还要收拾下房子。

    旧时京城的妈妈令儿里有一句,“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这是因为那一天是关云长过江会吴“单刀会”的日子,经常会下“磨刀雨”。

    虽然“单刀会”与北方没什么实质关联,但端午之后,京城确实经常会有不期而至的大雨。

    旧时的单弦演员荣剑尘常唱一个“岔曲”,叫《风雨归舟》,其中有几句道,“西北天边风雷起,霎时间乌云滚滚黑漫漫……哗啦啦大雨赛个涌泉”。

    这描述的就是京城伏天雨景,特点是只需片云便可致雨,不但来得快,而且来得猛。的确生动。

    因此立夏之后,天气好时,很多人家就要对房屋进行岁修,抹顶子,刷青灰水,铺油毡,还要对墙缝、屋檐处进行补漏。

    这些活计不难,却很是琐碎。“栖凤楼胡同”的小院又是私房,有毛病公家不管。洪衍武便只有请单先生派俩小工儿把这些事儿给干了。

    虽然添了不少麻烦,可这事儿也得两说着。

    别忘了,当初洪衍武和“糖心儿”还多亏了京城夏日里的一场大雨,他们的关系才得以突飞猛进的呢。他们可算是“风雨归心”了。

    所以谁能腻味这样的天气,他们也怪罪不得。

    其三,小满前后还要搭天棚呢。

    旧京还有句堪称口号的俗语,叫做“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头半句说的就是京城夏日情景。

    所谓“天棚”就是夏天用竹竿为架,苇席做顶,在院中居住的房屋前临时搭盖的纳凉凉棚。从五月开始搭起,到“中元节”后拆除。

    从事这种行业的叫“棚匠”,历史可一直追溯至明代。

    京城的棚匠搭凉棚有一点特绝,他们不同南方搭棚需要动土挖坑,是平地树立杉篙,且支搭安全,不惧飓风。顶上席子还有拉绳可任意舒卷。

    另外由于这是由官家传入民间的办法,所以当时就连宫廷和王府亦要搭盖凉棚避暑。

    像电视剧里夏日炎炎,皇宫内院还是让房殿暴晒的情景,真放在过去,皇上就是不热出一身痱子,内务府的官员也死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