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尤以“小圈儿”浮力最大,负重海货多。可这东西虽然轻巧又便于携带,一般人却很难搞到。

    另外,那就要有一把适手的“戗子”了。这种工具材料有普通钢筋的,也有上讲究的白钢棍的,基本由一尺来长的金属棍做成。

    成品的形式,一头是木柄,一头是带有倒钩的扁刃,用以在水底的暗礁缝隙处取物,多数情形下,都是为了对付有强大吸盘的鲍鱼的,所以也叫“鲍鱼戗子”。

    至于鱼刀、鱼叉或鱼枪之类,都属水下的防身武器。但区别在于,鱼刀还可以用来处理海参,把海参的内脏剜出来。而鱼叉与鱼枪主要用于水下猎鱼。

    使用鱼叉需要高明的技巧,没个十来年练不出真功夫/“老刀鱼”是此道高手,平生像“牙偏鱼”、“牛舌头鱼”、“胖头鱼”之类,重达十七八斤的大鱼叉过无数。

    这东西是对付越大的鱼越好用。只是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耗功夫练这个了。

    鱼枪呢,因为是弹射机关,无论生手熟手,上手就能用。而且对付灵活类的鱼类是强项,像鱼叉难以捕到的“黑鱼”(行话,黑鱼,肉食凶勐鱼类,鱼棘、鱼鳍有毒),鱼枪可轻松射中。

    但另一方面,它的缺陷也很明显,水下仅一次发射机会,若是失手,也就彻底没有了后手。

    除此之外,很多“海碰子”还喜欢穿红色的游泳裤,因为据传言,这个颜色可以防范鲨鱼的侵袭,以至于滨城商店里的红色泳裤价格,都比其他颜色的要贵上五毛钱。

    不过这一点,据亲手屠过“相公鲨”的“老刀鱼”称,却纯属谣言,而且对此还颇为不屑。

    总之,这些专业性的“碰海”工具种类繁多,而这些东西大多在商店都买不到,所以很少有“海碰子”能把这一套凑齐了的。多数人往往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比如说,像必不可缺的潜水镜和“网漂子”,无论哪一个“海碰子”,那是千方百计,哪怕花再大代价也要弄到手的。因为没有这两样东西,就没法下海作业。

    至于其他的那就没什么绝对必要了。像“鲍鱼戗子”和“鱼刀”,如果没本事下深水区,去戗鲍鱼,捞海参,自然不用购置。鱼叉和鱼枪更是完全没有必要。

    而脚蹼这种东西却有点特别。确实,只要有了它,无论游泳还是潜水都是好工具,而且商店里还有卖的。

    但一般人买不起,要买一副得花工人半月工资。有的人为省钱,曾想到过用机器上的传送带自制“土脚蹼”,但这种脚蹼生硬发板磨脚,并不怎么好用,穿在脚上纯属受罪。

    所以对大多数的“海碰子”来说,直接就把这玩意划在了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行列。

    具体到洪衍武和陈力泉身上,他们现在还基本是“空白”的状态,而且他们不但马上就要学着戗鲍鱼、捞海参了,最终的目的还是冲着“挫虎龙”去的。所以照“老刀鱼”的意思,要是有条件能补足,这些家伙就都得补齐了。

    好在他们已经赢来了的两个最难解决的潜水镜,腰包又不瘪。因此靠着“老刀鱼”熟悉的门路,在这个下午,他们拜访了几个在汽修厂和机械厂上班的工人家庭,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基本把一整套的东西都置办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