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洪衍武连忙道歉。“对不起,不是故意的。我是先被别人撞了。”

    “人家撞你,你就撞我们?你俩眼睛是喘气用的?找不着北,回村儿去,别给首都人民添乱呀。”

    洪衍武没想到挨撞的三角眼如此出言不逊。这小子翻着白眼儿说怪话,全然一副欺生的样儿。想来这年头,全国普遍存在城里人瞧不起农民的现象。大概他们是把他当成进京的郊区农民了。

    为了息事宁人,他只好再次解释。“哥们儿,我也是京城人,好久没回来,确实有点犯懵。”

    这一口标准的京城口音,让俩小子多少有点意外。三角眼又打量了会儿洪衍武的衣着,随后撇嘴露出鄙薄。“你穿的也忒惨了?多给京城人丢人啊?”

    “就是。兵团的还是插队的?怎么混成这样?够跌份儿的。”旁边的小油头也一声嗤笑,说完还故意作势掸了掸肩膀,那意思似乎他们穿的才是京城人理所应当的打扮。

    面对俩小子耍大,洪衍武只是笑笑。其实他一眼就从这俩小子的衣着上,看出了“虚张声势”和“不懂装懂。

    这俩腆着脸臭显的小子,穿的是当时流行的立翻领儿军便服。这种服装原本是从军装变化而来,特点是袋盖表面不露钮洞,在里面装钮攀,算是当年的年轻人们比较喜欢的款式。只可惜,虽然这俩小子所穿衣服的样式没错,但料子和颜色却全都不对。

    要说军便服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就是伟大领袖穿着它登上了天安门。所以军便服从一诞生就立刻受到“子弟”们的狂热追捧。那年月,不爱红妆爱武装,要耍帅耍酷,就得紧跟革命的路。军便服也就得以和军装并列,成了当时“大院子弟”中奢侈的“时尚”,流行了整个的“十年浩劫”时期。后来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模仿“子弟”的穿着打扮,就连玩主们也追上了院派的这种时髦,军便服便终于演变为年轻人用来炫耀的“鲜衣凶服”。

    不过“时尚”这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便宜。军服和军便服因为货品奇缺,在市面上一直就难得一见,所以价格也卖的很贵。而商店即使有货,也多是些仿制品或是普通战士服,往往存在着质地不正,颜色不正,或是级别太低等问题,等于花钱也买不到好的。

    就拿军装来说,因为四个兜是干部穿的,某种程度能暗示出着装者家中有“背景”,所以自然就受到了追捧。而两个兜的战士服因为没有这个“功效”,穿在身上也就没多大意思了。

    洪衍武可记得,当初西院的球子妈为了给球子买件军装,不仅四处去借布票,还咬着牙俩月楞没吃肉,这才攒够了钱买了件“板儿绿”军装上衣。可没想到,买的就是件两个兜的战士服。结果球子只穿了一天就再也不穿了,还说同学都笑话他。把球子妈气得骂了三天杀家达子(土语,败家子),最后也没能让那小子再穿上,只好把军装送进了信托行。这件事就足以说明,衣服是否合乎“标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差别。

    同样的道理,军便服也是一样。真正的军便服讲究穿粗毛呢的,哪有斜纹布的?洪衍武早就看出俩小子的衣服质地不正,像这种假的仿的,不如不穿,还不够丢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