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和第一次仅凭着记忆,照本宣科的炒作完全不一样。

    什么事儿都是讲实际经验的,熟能生巧是任何行业都能通行的规律。

    由于卓群对邮市行情的演变过程、品种交替更加了如指掌。

    他非常清楚这拨行情最后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知道最后就连不起眼的垃圾品种也能疯长到让人不可置信的价码。

    所以对他而言,还是有许多大漏儿可捡的。

    就比如说价廉物美的邮资封和邮资片。

    所谓邮资封和邮资片,都是国家发行的法定邮预付凭证。

    通俗的讲,就是将邮票图案直接印在信封或者明信片的右上角。

    用户直接写上字不用贴邮票就可以寄出去的那种纸片儿。

    邮资封一般都是装在一个纸盒里面,五百个一箱。

    邮资片一般都是一千张一包。

    所以这两种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价值低。

    往往一万元的货就能堆老高,摆上满满一柜台。

    偏偏炒作这两样东西,还讲究原箱原盒,不能拆开封条。

    结果因为流通性极差,市场表现就不会太好。

    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垃圾品种。

    平日里,基本得打个六七折才卖的动。

    往往只有在牛市的最末期,实在别无可炒的时候,才会作为最后的品种补涨。

    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这两种东西最受散户青睐,真要涨起来比什么都快。

    要知道牛市末期的时候,大量散户被财富效应吸引而来。

    贵的东西他们可炒不起,就只能买得起这些邮资封、邮资片。

    那自然就构成了引爆行情的中坚力量,为最后的疯狂创造了条件。

    卓群就清楚的记得,1997年的3月,散户大量集结入市,就成了垃圾邮资封、邮资片的黄金时间。

    最后崩盘前的半个月,票面价格两毛的邮资片都变成十元了,票面一元的邮资封能涨到五十元。

    唯独要注意的一点是,既然邮资片、邮资封因此具有启动快的特点,那么反过来说,跌速也是一样快。

    挣钱的时间就这么几天,一个犹豫不决,砸在手里的就成一堆“纸片”了。

    当然,这一点对卓群肯定不会形成杀伤力。

    实际上,当他以四百五十元的全部身家,吃进了三包最垃圾的邮资片。

    就等于他已经手拿把攥,在四个月后赚到了三万块。

    虽然看起来,这点钱还远远比不上他上一世疯狂攥取的七百万的利润。

    可别忘了,不是还有股市呢吗?

    炒股和炒邮票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上辈子卓群最大的精力就是沉浸在股市上了,他在股市里有更多的好机会能够把握。

    所以说,一旦有了这笔钱,他就有了去股市淘金的入场券,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吹牛,如果真的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手一搏,他甚至有把握把当上世界首富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