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采取的报复办法很简单。

    就是花钱找人,弄来足够多的人手。

    再让这些人每天以要盘花生米,或是来份儿“叶儿粑”的最低消费,去“照顾”这姓史的生意。

    要说这招可够损的。

    卓群的手指只要一抖,最少也有上百万的利润。

    别看每天雇请二百号人,得扔出去三万块,对他完全没感觉。

    可史老板就不行了。

    他的“川蜀王”买卖再好,也得靠每单几十块,几百块的从食客们身上挣去。

    来的人多,点的菜贵,他才挣得多。

    而房租、食材、人工、用电、设备损耗这些成本却是固定的。

    这每天一开门就被人零零散散的把座儿给霸占了,真正的食客见这场面都不敢就坐。

    见天能卖出二百份儿凉菜或小吃就算到头了,那不纯属赔本赚吆喝了!哪儿受得了啊?

    时间甭长了,十几天这么耗下来,是真够史老板亏得吐血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九十年代能在京城开这么大的买卖,肯定也不是一般人。

    那官面儿上、私下里,白的黑的,都得有托儿才立得住。

    总之吧,史老板还算有几分本事,没多久他也查明白怎么回事了。

    于是为了解决这事,他就请出了一个双方都认识的大人物给卓群带了话。

    说希望能见一面,把事谈谈,化敌为友。

    史老板请来调解矛盾的人是个年近四十的金融掮客,姓年。

    光凭这营生,就能知道其背景深不可测。

    因为所谓金融掮客,说白了,就是随时都能够帮助急需用钱的企业,从银行跑下贷款的人。

    而这个姓年的,又是这一行里绝对的大拿。

    别说认识的银行行长多了去了,过他手的款子也大的没边,至少都在千万级别。

    由此可知,他的能量是多么的大。

    更何况这位年总还是奔驰江总郑重介绍给卓群的大客户呢。

    就凭江总在年总面前乖得跟个小学生似的。

    就凭这位年总没怎么当回事的,随随便便就在卓群这儿放了两千万。

    也知道此人不比寻常,不容人小觑啊。

    所以无论怎么说,于情于理,卓群都不能不给这位年总一个面子。

    不过在年总的撮合下,卓群和史老板见虽然是见了,他也确实有到此为止的诚意。

    可说实话,干戈没能化解,最后反倒谈崩了。

    不为别的,关键是这史老板太不懂事,实在拎不清轻重。

    大概是见面后,发现卓群比想象中要年轻许多,这位史老板明显心生轻视。

    又或许是他自持和姓年的关系比较近,认为卓群绝不可能不给年总面子。

    虽然拿出了五十万现金给卓群做补偿。

    但他却没有一句真正道歉的话。

    开席之后,反倒借着喝酒摆江湖前辈的资格。

    话里话外,都在不满卓群小题大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