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一算,他所掌握的资产已经逼近七千元了。

    至于后面该怎么办?

    那还用说嘛。

    卓群当然会把这些新入手的资金一分不留的投入到邮市里,继续买进啊

    因为他这次选择的品种大多是本轮行情中的黑马票——年底之前,炒得最凶的港澳邮票。

    尽管目前已经有了不少的涨幅,可仍旧是后劲十足。

    百分之六十算什么?

    这才刚刚起步,主升浪还远没到。

    真等到股市热钱涌入,还有更加疯狂的飙升。

    况且看这形式,学校里的局面已经打开,后面的资金应该是源源不断的。

    他再不用担心什么应付给同学、室友们的利息,也无需担心什么投机风险。

    只需要把金钱利用率实现最大化而已。

    就这样,1996年的年底,卓群始终保持满仓状态。

    后面的钱源源不断的来,他就源源不断的投入。

    只要凑够两千,他必定跑一趟邮市“添油加柴”。

    这让已经成了他固定交易对象的许老板,看着都替他心惊肉跳。

    同时也越来越心生佩服。

    因为邮票市场上的成功者,无论是炒家还是庄家,都有个一致性的特点。

    那就是敢孤注一掷,且专精一门。

    当然,这么干,如果运气好的话,离成功就是一步。

    反过来,如果运气差,离回家也是一步。

    所以,许老板出于好意,也适当规劝卓群,不如分散买点其他的货。

    别把所有钱都压在“回归题材”上,以免冲得够猛,马失前蹄。

    不过许老板可怎么也不会想到,卓群压根就不是在赌。

    他是一个能够偷看命运的底牌,确定自己绝对会赢的人。

    11月下旬,传闻已久的集邮总公司邮票价目表终于出台。

    但由于这份价目表出台过晚,邮市各类票种的实际成交价已经远远高于国家结算价。

    这份价目表不但失去了对邮市的指导和制约作用,甚至还彻底打开了邮票价格的想象空间。

    于是在1997年临近的时间背景下。

    在港澳题材的邮资片和港澳发行的小种类邮票先行启动的牵引力下。

    “回归题材”的邮品再接再厉,开始全面大爆发。

    所有相关的邮票似乎在一夜之间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尤其是卓群以十元到二十元区间成本,陆续吃下的那些“港牛”、“经典七”、“经典八”小型张涨势最为凌厉。

    明明已经涨了一倍多了,却没有回调的意思,反倒强者恒强,继续以翻跟头的架势猛蹿。

    12月初,价格竟直线突破了一百元。

    而这个时期,月坛邮市的钱,已经显得有些“毛”了。

    面额百元的大票才好使,五十元的钞票也凑乎着用。

    要是十块的现钞让人看见,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做这样的小生意,因为搭不起那工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