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又看到了他的努力?他对科学的严谨执着?

    每每听到那些酸儒们的流言和讥笑,朱慈烺都会感到十分痛心。

    但他又不能出来辟谣,把自己的儿子夸的多么伟大。

    因为这些发明所带来的成果,最初都是在极小的范围内使用,一时无法普及。

    酸儒们感受不到科技带来的改变,只能占据礼仪道德制高点进行口水。

    朱慈烺坚信,时间能证明一切!

    老四朱和墘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他对后世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他这个父亲!

    电报的发明,不仅使得长途通讯的价格大大下降,大大缩减军事通讯时间,就算是一般普通人亦可使用。

    随后,朱慈烺亲临九五飞龙殿实验室,参观电报拍发的演示。

    晋王发明的电报并非无线电,属于最早起的单线式,需要透过使用架在陆地上的电线进行通讯,而且传送距离有限,更不能越过海洋。

    一踏入九五飞龙殿,朱慈烺甚至怀疑走错地方了,此殿原为宫中放置佛龛、收藏经文的地方,皇太后、老太妃及后宫信佛的嫔妃,一般都来这烧香拜佛。

    后来太上皇和皇太后迁到玄武湖上居住,为方便烧香拜佛,佛堂转移至岛上宫殿,九五飞龙殿也就闲置了下来,朱慈烺将其赐给晋王搞实验室。

    这一看,此殿哪里还有半分佛堂的庄重,简直就是个与时代不符的试验场所,里面摆放着各种工具、钟表、机械轮盘、化学器皿、硝石、枪械等等,应有尽有。

    根据介绍,昨夜朱和墘试验电报的地点是从九五飞龙殿到皇子居住的东五所,电线沿着西五所外的宫墙,是一条垂直的路径,距离大概三百米。

    实验很简单,几次下来都成功接受到了电信号,只是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传不了长篇大论,必须精简字数。

    而且,由于不熟练,朱和墘发一次十个字的电报,搞了将近一刻钟,还有电码设置和翻译,更是麻烦耗时。

    这些都是小问题,战争期间,那些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

    晋王朱和墘能一下子能想到参照《天武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几千个常用汉字编成了一部汉字电码本,可以说是天才了。

    不过,朱慈烺作为过来人,知道电码仍需要完善,日后用在军事上,还需要使用密码。

    他虽然对电报一知半解,但一些历史事件他还是记忆深刻的。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方面以电报截听了李鸿章回传给北京的电报,得知了清廷赔款求和的情资。

    “好小子,干的不错!”

    朱慈烺再度重重拍了下晋王的肩膀,露出了老父亲的笑容。

    此时朱皇帝满心自豪,仿佛是自己发明了这个伟大的创造!

    事实证明,他以诸皇子兴趣为主的皇室教育模式,是成功的!

    老二汉王朱和墿尚武,喜欢打仗了,朱慈烺将其外放征伐中亚了。

    老三齐王朱和岱尚文,喜欢修书和收藏,朱慈烺让他满世界的搜集经史子集,命其着手成立一个包罗万象、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