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身居盛宴现场的荣耀和满足,真的不亚于头一次参加国宴。

    所以等到“牧马人”代表三家主办方宣布宴会正式开始。

    在民乐演奏家古筝、琵琶的奏响的恢宏大气的音乐声中,当八十多个服务人员开始上菜,人流如云穿梭与后厨、殿堂时。

    宴会现场彻底成为了欢笑幸福的所在。

    在座的来宾们,没有一个人不鼓掌喝彩的。

    随后每个都尽力做出最优雅的姿态,微笑着互相举杯,谦让着先后动筷。

    年京和江惠两口子,当然不会例外。

    虽说早已经参加过不少次饭局和宴请了,可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识过,像这样从场地、布置、流程、服务和菜色,统统高标准、严要求,一切细节都让人满意,挑剔不出毛病的宴席。

    像江惠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每次下地方部队表演,各地部队都会热情招待。

    可问题是部队摆宴都在大食堂。

    实惠是实惠,酒肉肯定管够,但口味、菜色和营养搭配就不行了。

    根本吃不着什么能显出厨师水平的好菜。

    结婚之后,江惠和年京因为都是单位的年轻骨干、科级干部。

    借工作之便吃吃喝喝的饭局虽然不在少数,可基本上也就限定于京城有名饭店、饭庄。

    菜肴口味确实好吃了,这没错,但服务和环境却仍然不尽人意。

    哪怕他们和哥们姐们聚在一起,会赶时髦图新鲜,去老莫和新侨领略下异国情调。

    但人的素质又决定了这种西餐聚会的本土化特征。

    时代烙印让男男女女愤世嫉俗、脏话连篇,也难得感受到真正的优雅。

    唯一算得上有水准的宴请,也就是他们偶尔沾沾江惠父亲的光,能跟着老爷子参与一下京城饭店和四川饭店的宴会。

    不过实话实说,尽管这样的机会是尤为难得的。

    但这种场合的重要性和服务人员见官大一级的态度,却同样让江惠和年京难得自在,反而举手投足都要谨小慎微。

    总之,宁卫民在坛宫摆的宴席太与众不同了!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感到不虚此行!

    如果这里不是天坛的皇家建筑而是西方国家的花园别墅。

    那么年京和江惠肯定就会认为,宁卫民是把外国电影场面的完美的复原了。

    至于宴请上那么多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和社会名流的出席,更让年京和江惠彻底刷新了思想上的认知,再度改变了对宁卫民的观感和态度。

    应该说,此时他们心里虽然已经对宁卫民刮目相看,不敢再怠慢。

    但他们何尝想象得到,宁卫民的身份和地位,已经到了能和市领导、区领导,甚至法国大使馆的参赞和外国记者把酒言欢的程度呢?

    那么多的局长、处长、会长、院长,全都笑眯眯地友好的对待宁卫民。

    他们看得出,那可不是居高临下,长辈似的的亲善爱护,而是不敢小觑的平等相待。

    所以他们这才明白了宁卫民为什么对他们的圈子从不热衷,不把他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