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在法文和英文里面都是最大的意思。

而美尼姆斯就是一个强烈的反差,意为最小。

按照皮尔-卡顿先生本人的解释,有了最大的肯定要有一个最小的,所以美尼姆斯就等于是马克西姆的姊妹餐厅。

在经营策略上,这种区别更加显著。

美尼姆斯餐厅的是主打法式便餐和简餐,提供很多法国经典的家庭式菜肴,同时兼有咖啡和酒吧。

因为更接近老百姓一般的饮食习惯,以及消费水平要比马克西姆餐厅低一个档次。

其实更容易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所接受和理解。

所以美尼姆斯餐厅正式开业后,有效的解决了原先马克西姆餐厅客源较少的问题。

它的价格让法餐不再显得那么高高在上,吸引了许多老莫、新侨饭店的常客,“转移阵地”前来捧场。

可以说,虽然不如廉价的“义利快餐”那么火爆。却也是顾客盈门,掀起了一股吃法餐的时尚热潮。

一向只知道改良版俄国菜的国人,不少人自此开始转变喜好,变得推崇口味纯正的法餐。

京城的西餐业就是由此开始转变风向的。

老莫和新侨饭店这样早已存在了多年的俄式大菜,面对降落京城不过两三年的法式大餐。

居然被动摇了根基,不再每餐必是满座儿,而且日益呈现出“人老珠黄”的颓势。

还有,皮尔-卡顿公司的模特培训业务,也在最近全面铺开,完全占据了国内领先地位。

由于锦绣东方模特大赛的社会影响。

大赛之后,“模特”一下子就成为国内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成了“新兴事物”的代表。

社会上各阶层对服装表演都特别欢迎,随后不仅在各地以舞台演出的方式出现,还再度走上了电视屏幕。

在《九州方圆》的节目中,第一次采用模特走台为歌曲伴舞。

这天马行空之举,让本来用于推广展示的服装产品,由此丧失了本质意义,演变为演出道具。

这种时代环境下,全国各地成立模特队简直成了风潮。

仅仅京城一地,由纺织局系统内部的各个单位成立的模特队,就有好几家。

基本上是参照了文艺团体的建制,属于事业单位,由国家出钱把这些演职员养起来。

那师资力量怎么办啊?

除了各单位千方百计招来资料照猫画虎,唯一公认的正统和渊源就在皮尔-卡顿了。

于是在纺织局的批准和牵线搭桥的促成下,皮尔-卡顿华夏总公司和位于玄武区太平街北口的中央芭蕾舞团达成合作协议。

商定由皮尔-卡顿公司出资二十五万元,由中央芭蕾舞团出办学教室,双方再各出一部分师资力量,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服装模特表演培训学校。

而这所合办的模特学校名字,就以模特大赛为名,注册为了“锦绣东方舞台表演艺术培训学校”。

基础形体的老师自然暂时抽调芭蕾舞团的老师担任。

而专业台步的教练,则由曾经登台参与过皮尔卡顿的正式演出,接受过正规外教培训的那些模特来担任。

这一下可好,那些曾经为皮尔-卡顿公司演出过的男模再合适不够了。

他们不比女模特,是服装表演的主流,在行里相当尴尬,没那么多演出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