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起士林相比呢,那些纯粹的高档西餐馆什么都贵,没有低价的商品获得大众的认可。菜做的再好,也名气不显,只有少数人知道。买卖自然就不会火爆。甚至或许他们的面包做的比起士林还讲究还好处,可价钱贵啊。那又有什么用啊?”

    “其实现实中和起士林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顺东来的丁德山开了羊肉馆,照样还经营过去的豆汁扒糕,每天摆在店外销售给过去的穷主顾。甚至还降价了,不为挣钱,就为人场。弄得那些车夫满京城的传顺东来的仁义。”

    “你再看看那狗不理,为什么买卖那么好?就因为包子永远是好吃不贵。哪怕如今扩充成了大饭馆子,包子味道、价钱和过去也没区别。人家挣大钱单指着炒菜,包子还是薄利多销。只要包子不差,这个根本不倒。炒菜贵点,水平一般,顾客也买账。”

    “所以你那个坛宫的点心店啊,算是你小子开对了,懵上了。多少吃过你那些小吃点心的老百姓背后夸你的坛宫啊。所以只要有人来了京城,想吃宫廷菜。如今就冲这样的民声,这样的名声,第一个就会想到你。你饭庄门口见天人挤人排的大队那就是你的招牌幌子。就跟丰泽园卖烤馒头和银丝卷时排大队一个道理。透着你的饭庄气象非凡。这才叫大买卖。”

    “反过来你再看看现在的起士林,这面包、西点、糖果如今卖得不说多么贵吧,反正不便宜了。味道和价格综合考量,确实不如去副食店买现成的东西实惠。那这名气能不散吗?高不成,低也不就,只想凭过去的那点名气赚钱。起士林要是买卖还红火,那才不正常呢。”

    “你记着我今天这话引以为戒吧。做买卖和做人一样。不能什么便宜都占,也不能什么钱都赚。谁比谁傻啊?如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就会反误了你的卿卿性命的……”

    什么叫聪明人啊?那就是一点就透,善于举一反三。

    老爷子这番话,听到宁卫民的耳朵里,那叫振聋发聩。

    实话实说,当初宁卫民力排众议,决定用坛宫一层开点心店,还卖老百姓个便宜价。

    他心里确实有图个有口皆碑,图个免费广告的意识。

    但他想的还不是那么明白,杀富济贫完全是出于无奈。

    更多的还是碍于年代特性,为了怕坛宫价高惹来报纸非议,物价局不满。

    才打算以此作为一种敷衍问题的说辞,一种安抚人心借口。

    要论他本心,还是认为这是亏本买卖,与坛宫的消费层次不符合。

    甚至还惦记着等有朝一日做出名气,市场放开价格了,他就提价呢。

    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问题了,就跟他用搭售的办法卖服装尾货一样。

    那些点心小吃其实就是对标的炮灰价,卖便宜点,是大有好处啊。

    而且他更在乎的是老爷子随口的几句。

    “或许有人吃不了西餐,但没有人吃不了面包、蛋糕和糖果,对不对?”

    “连中餐在内也是一样,任何地方的特色饮食到另一地。大菜类需要时间才能为人接受。而小吃类却最容易在异地落地生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