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没像刘家和马家那样跑马圈地。</p>

    其实他们要盖自建房再方便不过了,他们家门前就是后院的花池子。</p>

    这块地方足可以盖起两间十几平米的自建房的。</p>

    可郝家人还是更想保留这块地方增加点生活的悠然情趣。</p>

    在此处种种花草啊,搭一个葡萄架啊,到了夏天乘凉用。</p>

    结果没想到,同院的刘家和马家,因为孩子忒多,即使都盖了小房。</p>

    等到知青大批量返城开始,还是越来越感到房子不够用了。</p>…

    就这样,刘家和马家都惦记上了郝家门前的这块地了,想在这儿盖自建房。</p>

    今年春节后,一起跟郝家来打招呼。</p>

    这说起来肯定是于理不合的。</p>

    京城的大杂院,有诸多不成文的处事准则。</p>

    最关键的一条,是不能损人利己,给邻居添麻烦。</p>

    修小房虽然是各家自己的事儿,但只能在自己家房前、房后、墙里墙外圈地建房,不能遮挡邻居家的阳光。</p>

    不要妨碍院里人走动,别离人家窗户太近,别妨碍院里人去公共水管子接水,洗衣。</p>

    郝家当然是坚决不同意。</p>

    可这刘家和马家也是实在是没辙,不得不联起手来胁迫郝家答应。</p>

    三家人因此吵了起来,甚至还动了手,闹到了派出所去。</p>

    民警自然该批评批评,该教育教育。</p>

    但话说回来了,清官难断家务事。</p>

    何况自建房这事儿连房管所都管不了。</p>

    碍于客观现实,为了居者有其屋,哪怕明知自建房是违章建筑,房管所也只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p>

    所以派出所走访了一次,发现三进院里除了花池子这块,确实是没地方了。</p>

    他们对于五号院的建房纷争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和居委会分头做调解工作。</p>

    这事儿磨叽了至少俩月,中间反复了好几次,民警和居委会跑了不知多少趟。</p>

    最后才算以和稀泥的方式,很勉强的做通了郝家的工作。</p>

    使其答应了花池子三家各占三分之一。</p>

    矛盾似乎是解决了,但由于三家邻居因为这事大动干戈,伤了和气的根本,已经不说话了。</p>

    这一缺乏必要的沟通,事情仍然朝着恶化的情况去了。</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