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把钱借他们用,能帮他们度过了这个坎去。

    肯付出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二十月息的人,并不少见。

    说白了,钱是很贵的。

    而殷悦的精明,就展现在她敏锐的看准了个体户对资金的需求,而且对放贷目标能做出最安全的选择上了。

    她可不会随便就把血汗钱借给别人。

    为了降低风险,她信奉一个原则——做熟不做生。

    首先放贷只找做服装生意的人。

    因为她自己是卖服装的,最清楚这行里的利润之大。

    也清楚找自己来借钱的人,是否有选择服装的眼光和经营天赋。

    其次,放贷的目标,还必须的是人品过得去,知根知底的熟人。

    且有按手印的借条,营业执照做抵押和中人作保才行。

    有了这些,欠债不还,就没太大的可能性了。

    因为她毕竟有凭有据,能找着借钱人的根儿上。

    哪怕借钱的人赔了。

    但凡要点脸,还想把生意做下去,就不可能不认账。

    最后她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每个借贷者罗列信用度。

    信用好,人品好的,生意做得好的,她可以多借,利息也会相应渐少点。

    如果心里存疑,她就少借,而且利息要的会高一些。

    但再怎么说,她是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针对一个借贷者,哪怕再信任,关系再好,她顶多放贷自己资产的一半就到头了。

    至于怎么和目标提及这种事?那太容易不过了。

    现在是手里有钱的人才是稀缺资源,是完全的贷方市场。

    殷悦只要找到这些做生意的人主动聊上两句,让他们知道自己手头挺宽裕,再留下个联系方式就足够了。

    但凡生意人,就没有不想借鸡生蛋的,更没有抹不开面子一说。

    一旦遇到了用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会联系她,提出借钱的事儿来。

    总之,作为手有余钱的金主,殷悦完全居于有利地位,几乎是毫无风险的分享起改革初期的商业红利。

    像她第一笔钱放出去就特别顺。

    那次,是她借给了一个卖高跟鞋的初中同学五千块。

    说是一个月,可其实二十来天,人家就还了。

    百分之十的利,五百块顺利到手,同学还请她搓了一顿饭,表示谢意。

    没别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啊。

    然而这些钱还没在抽屉里搁上三天。

    殷悦家隔了一条胡同的一个街坊大哥,要奔花城进货去了。

    这主儿过来问了殷悦一声,就又带上了这笔钱和殷悦刚开出来的一个月工资上路了。

    但是,就因为带回来的东西太好卖了,这个街坊挣钱挣疯了,简直乐坏了。

    一高兴,忘乎所以,居然回来后就把还钱的事儿给忘了。

    等到殷悦找到他家来,这才想起来。

    结果一个不好意思,借走了八千,直接给了九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