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礼拜,他花了一百多,居然全教学费了。

    除了一个眼下还不怎么值钱的紫檀木雕笔筒儿,换来的全是“假大名头”。

    只要是瓷器,几乎都是民国仿,就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的。

    那肯定是没少挨老爷子挤兑啊。

    说真的,宁卫民都有点丧失信心了。

    他觉得自己在这年头都买不着真玩意,实在背得有点忒厉害了。

    至于老爷子所说的“不冤不乐”,他是真没有体会到。

    虽然明知道多年后,这些失败兴许真会变成连他自己都不介意的笑话。

    但那还需要修炼,是一种时间带来的境界。

    好在吃一堑长一智这话不假,知识方面他确实有所长进。

    所犯过的错误,正因为自己肉疼,他基本上都记住了。

    老爷子呢,见他知道了厉害,也不再逗他玩了。

    一天晚上,给他找来了一本《古玩指南》一本《古董辨疑》,让他对照着实物看,当入门参考书。

    这两本书那可真是好啊,因为都是萃珍斋的东家,民国收藏大家赵汝珍写的啊。

    其中一本介绍了各门类文物的鉴赏以及相关知识,另一本则分门别类揭穿民国时期伪作古玩之黑幕。

    这两本书几乎可以说是赵汝珍平生从业的全部经验总结。

    于是有了这两本工具书,宁卫民一下子就感到杂乱无章的古玩知识有迹可循了。

    大喜过望下,他对这两本“文玩小百科”记录的各门类的古玩知识,一下子产生了极大兴趣。

    于是彻夜苦读之后,就跑到市场上加以验证。

    还真别说,实践了几次,小有成就感,宁卫民更是大为振奋。

    就这样,他趟鬼市的乐趣一下彻底变了。

    他已经不再急于找寻值钱的真东西了。

    反而更乐于一边琢磨书中记载,一边从不对的东西上挑毛病了。

    只是每天过手的物件儿,他要找不出不对的地方就别扭。

    他宁愿意吃亏,花钱买上当,买那些难以释疑的东西回去,跟老爷子讨论,请师父指教。

    没想到这真正败家的行径,反倒获得了师父的赞许。

    老爷子说了,“总算知道干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这就挺好,别老想那么高。行了,你小子这就算入门了。”

    说起来也绝了,虽然被老爷子踩乎了一顿。

    可就这评语挂脑袋顶上之后,宁卫民居然真懵对了一个。

    误打误撞,用二十六块买了一对看不出毛病的粉彩葫芦瓶。

    本来没报多大希望,结果拿回家老爷子一看,还真是雍正官窑。

    看着这个只要送进文物商店,就能当场换出个千八百的玩意。

    初尝胜利滋味的宁卫民,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且不说他还真有点舍不得卖了。

    关键是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能捡着这个漏儿,到底是运用排除法的好处,还是运气使然哪。

    最后,还是老爷子的几句话点透了这件事藏着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