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任何人或事,都没有绝对的完美。

    宁卫民的开业庆典也一样。

    哪怕他想的再周全,也难免有所疏漏。

    这不,与大部分客人的兴高采烈、满面春风相比。

    今天有两位客人就成为了例外,感到受到了轻慢,是真心有些不快。

    他们就是颐和园听鹂馆饭庄的代表——副经理池国维。

    以及仿膳饭庄的代表——副经理严宏。

    这两位年岁差不多,工龄差不多,履历也差不多。

    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在各自的单位工作了十几年,一步步由服务员提拔起来的基层干部。

    而且说起来,他们还都是1982年的离退休政策出台之后,获得提拔的同一拨业务骨干。

    所以通过参加区服务局饮食服务公司的各项会议,他们俩早就是老熟人了。

    但就是因为背景和条件太接近了,他们也成为了各种奖项评选和业绩评比的竞争对手。

    彼此面和心不和,才是他们彼此关系的真正写照。

    哪怕今天在这里相会,他们见面,也一样是相互点头客气几句,就没了话说。

    宁卫民和张士慧很快就熟悉了。

    男人就是这样。

    没利益纠葛的情况下,一颗烟,一杯茶,一起食堂吃顿饭,就能聊成谈得来朋友。

    当然,两人也确实算投缘。

    不但都比较能聊,爱开玩笑,甚至连个人情况也相差不多,

    首先俩人年龄相仿,宁卫民比张士慧就小一岁。

    其次,张士慧的父母却都在大西北需要保密的军工企业工作。

    他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如今就自己单奔儿一人儿在花市一间小房儿住着。

    这让他也有着明显的dú • lì 性,而且对家庭的感受与宁卫民无限趋同。

    至于说到两人明显的区别。

    只在于张士慧作为独生子女,高中毕业后没去京郊下乡当知青。

    他直接就来到了重文门宾馆上班。

    别看年轻,可如今已有三年店龄了。

    另外一点就是,这小子恋爱谈得比较早。

    充分利用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把人生后半段儿的陪跑员给确定了。

    以这年头的保守风气和普世道德观而论。

    只要双方父母不反对,他跟那个夜班勾上的叫刘炜敬的姑娘,差不多已经能看成一家人了。

    总之,宁卫民算是碰上了比较合拍的搭档。

    这夜班儿上的尤其舒服,没有什么是难以胜任的。

    甚至在张士慧提议下,俩人还合计好了轮值分工的法子。

    一人一天坐前台值班,另一个打地铺踏实歇着。

    这样一来,越发互惠互利了,夜班儿的舒适度直接实现了翻倍。

    那不用说,从这样的工作状态中,宁卫民充分体会到了用铁饭碗盛大锅饭的美妙滋味。

    他此时作为赶上福利年代尾巴的一员,根本无须向一切具有难度、危险、沉重的工作挑战,就能愉快的捧起饭碗有滋有味的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