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心里把宁卫民揣测成背后有家世的gāo • gàn • zǐ • dì 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是熟人,更会因此大大吃上一惊。

    随后就免不了心头浮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名言。

    不知不觉就改了原本轻慢的称呼,连说话的语气都会柔顺起来。

    说实话,最吃这套的,其实就是霍欣介绍给宁卫民的那些朋友们。

    因为越是了解体制的分配情况,他们就越是懂得一辆汽车的实际份量。

    别看江浩、吴深、李仲他们几个似乎无所不能。

    可就连他们之中最前途无量的江浩,真的提到了副处长。

    那距离拥有一辆专车的待遇,还差上一大步呢。

    这一步没有个三五年,断然实现不了。

    他们想用车,不是没辙,可那只能沾上一辈人的光了。

    同样也免不了要跟司机套交情,打好关系。

    哪有宁卫民自己开车这么随心所欲的方便啊?

    所以他们又怎么能不对小自己好几岁的宁卫民另眼相看呢?

    必然会重新考量宁卫民的实际能量了。

    再加上宁卫民出手也大方。

    在他们牵线下成功兑换钞票之后,不但真的送了他们每人一套西装,而且还请他们在建国饭店暴搓了一顿。

    那可是涨价之后的西装啊,五百块一套。

    说送宁卫民就真的送了。

    而且吃是还真正的法餐,头盘、主菜、餐后甜点、葡萄酒和咖啡俱全。

    一顿饭仨人吃了小三百外汇券。

    于是在感受过建国饭店奢华的就餐环境之后,穿上贴身柔顺的西装之后,在跟着宁卫民邯郸学步中,懂得了从外至里使用四套餐具之后。

    这帮人就再无法在保持出身高贵的趾高气扬了,都被面对资本主义的物质享受打掉了傲气。

    不能不发自内心的承认宁卫民确实是值得他们与之交往的朋友了。

    这时还会有谁在意宁卫民是胡同里的出身,是个初中学历啊?

    都认为他“出淤泥不染”,确实拥有足够的本钱,能和他们平起平坐。

    于是反过头来,宁卫民又能继续利用他们,来帮自己一些小忙。

    从他们身上捞足了好处。

    比如说,通过他们在银行的关系,宁卫民又蹚出了一条能搞到流通纪念币的渠道。

    轻而易举地购买了到了二十套1982年刚刚发行,主要对海外销售的第一套熊猫金币。

    以及三十套1981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金银币,辛酉(鸡)年生肖金银纪念币。

    这可都是金银币里的龙头品种,珍稀币种。

    虽然最终涨幅不像邮票那么划算,顶多只有几百倍吧。

    可胜在年年稳步上升,而且能满足曾经是邮商的宁卫民一种成就感。

    多少算是成全了他,完成了过去很难实现的一个收藏成就。

    再比如说,有汽车还得解决加油问题,当时可不是进了加油站人家就给你加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