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与之类似的情况还有呢,像烟袋斜街,和骑河楼街都是更窄更小的胡同,偏偏也叫街。

    这或许就是属于京城历史的“特科”了,属于永远破不了的谜题。

    哪怕是梁思成复生,大概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干瞪眼。

    总之,黄化门这条“街”,实在名不符实。

    走进这里,一点热闹劲儿没有,反倒冷清的很。

    整条街正经买卖家儿也就一个副食店。

    据说六十年代之前,这里曾是个早市,靠着众多烤烧饼,卖菜卖鱼的小贩热闹过一阵。

    但现在,往昔的情景已经没有一点痕迹了。

    能看见的只有陈旧的灰砖墙,到处可见的民居杂合院儿的门户。

    说白了,怎么也不像是个利于做买卖的地界儿。

    别说宁卫民家门口的前门大街和大栅栏了,就连鼓楼、西四、东四也比不了。

    实际上,当天来看房的时候,引着宁卫民和张士慧来的边建功,自己就先含糊了。

    好不容易打听到了这个地儿了,可还没进去呢,边建功就准备放弃了。

    他在院儿门口一把拉住了宁卫民,特别不好意思地小声说。

    “卫民啊,我也是第一次来。没想到到这地儿这么背。看来是不合适了,让你们白跑一趟。干脆呀,算了吧。你们就别进去了,没必要耽搁你们的工夫。”

    可他没想到,宁卫民和张士慧互相看看,却都摇摇头。

    因为从人情世故上讲,他们认为绝不能这么办事。

    “别介啊,咱们这来都来了,不进去看看,说不过去啊。人家怎么想我们?言而无信?”

    “就是,建功,别这么客气。成不成单说,本来说好来看房,那就看了再说。我们要这就扭头走,不给你撂这儿了吗?”

    而张士慧听他们这么说,却有点急眼了。

    一咽吐沫,干脆把实话全抖落了。

    “你们有所不知。要是普通人啊,咱们进去那无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嘛。可问题是,这房主啊,是个生、梗、涩,特别不好打交道。”

    “他是我们厂专门给厂领导做饭的厨子,大号鲜有人知,我们当面叫他张师傅。背后都叫他‘张大勺’。”

    “那老家伙仗着自己手艺好,厂领导吃他这套,脾气大极了。在厂里简直横行无忌,是属螃蟹的。”

    “真要谈不成,我就怕他会摔咧子。当面给你们几句难听的。那又何必呢?咱们进去不是自找不痛快吗?还不如回头我给他卖两瓶二锅头算是赔罪,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但这些话依然没用。

    张士慧听着虽然有点意动,宁卫民可依旧没有回心转意的苗头。

    “瞧你这说的,什么话。假使这位爷脾气真像你说的那么差劲,就冲你这么干,你送他多少瓶二锅头也没用,他能把酒都摔你脸上去。”

    “放心吧,其实你能找着这房,带我们来看,我们哥儿俩就很承你的情了。还没听说过保媒的管了娶亲,还得管生儿子的。要真因为没谈成,真挨人家句难听的,这事儿也赖不着你,只能说这主忒不讲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