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看,他的路已经并非全然一片漆黑,而是有了光。

    哪怕微乎其微……

    下面的进展相当顺利。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锦已经把这辈子该受得苦都尝过了。

    老天爷对他已经腻烦了,懒得再耍弄他了。

    又或是边建功是他命中该着的大贵人,专是为了一个适当的把他从泥潭彻底里拉出来的。

    苏锦去缝纫社打零工的事儿,只隔了一天,边建军的回音儿就来了。

    不但联系好了苏锦进缝纫社做工的事儿,而且也确实从居委会预支三十块工钱给他。

    就这样,又过了五天,等到缝纫社开张大吉之后。

    苏锦正式加入缝纫社,成为了首批二十二名临时工中的一员。

    当然了,既然是临时性的零工,时间就是完全自主的。

    下了班只要有空,随时可以到缝纫社去做活。

    所以苏锦为了多挣点钱,去打零工的第一天,他从澡堂子一下班就急匆匆的去副食店卖菜,然后往家赶。

    给父亲和妹妹做好了饭菜后,自己又用饭盒带了一些饭菜。

    他就卷上了父亲当初做裁缝的工具,奔了缝纫社。

    至于宁卫民租下的那个小院,三间门面房就是暂借给缝纫社的地方。

    由于这几间房临街,不但出入方便,且每天有较多的时间能照进太阳。

    照明条件和保温条件都是最好的。

    而且考虑到大多数人都是正常班次,晚上来干活的比较多。

    宁卫民还出钱让工人给房顶上的日光灯管增加了一倍,且给每个工作台配了一盏绿色的小台灯。

    这样的工作条件,让初来乍到的苏锦一看就满心欢喜,远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他当然懂得,干裁缝是最费眼力,必须有充足的照明,才能得心应手。

    只可惜世上的事儿永远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情况。

    美中不足的是,这三间房的面积不大,都加起来也不过六十平米左右。

    从这头到那头摆了一长条木板台子,靠墙多半圈摆着街道东拼西凑搬过来的缝纫机。

    再加上一张统计管理人员的办公桌,和大家的凳子,能够给大家伙活动空间就几乎没多少了。

    苏锦在指定给他的位置上坐下,就发现如果房间里的缝纫机都坐上了人,简直这屋就成了列车厢。

    无论是谁想出去上趟厕所,或是拿点东西,都会变得很困难。

    另外,因为来干这种零活儿的人,除了苏锦几乎都是是四十岁上下的妇女。

    甚至还有一些年纪更老的阿姨,半大老太太。

    这里环境也必定是乱哄哄的,永远都没法安静。

    特别是当人都来齐了的时候,真不比澡堂子强多少。

    那些大妈大婶哪儿管得住自己的嘴啊?

    她们往往见面先是“他王大姨”,“崔婶儿”,“老姐姐”,“老妹妹”的叫上一通。

    然后还得问问熟人“吃了没有?”“家里挺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