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宁卫民先是花了总计两千二百元人民币的代价,找几拨外国人,兑换出了两千元的外汇券。

    然后以一千八百元的价格买到了两件友谊商店标价一千一百四的商品。

    并且付给了内应二百块外汇券的好处费。

    此后,再转手以五千元的价格倒卖给了两个来自矿山的青海人。

    实际上他从中获得的净利润,是大约两千八百元。

    那不用多说,他拿到钱后,又分给了张士慧和刘炜敬的“双份儿”,其实才是小头儿才对。

    他自己真正吞下的,可是一千五百块呢。

    不妨再多想想看,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呀,像这样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完全能够以此类推,去估量他们仨人所合作的任何一宗交易。

    而这才是宁卫民黑了心肝肺的真面目,是属于生意人独有的丑恶嘴脸。

    不过话说回来了,倘若不是如此,宁卫民又怎么能够一点不拉空的接住老天爷给的大红包呢。

    事实上,正是靠着信息产业和倒卖紧俏商品的双重现金流支撑,这小子才有足够的财力把京城所有邮局的猴票都买断货。

    甚至他本月还专门请了两次假,远赴京城周边的津门和廊坊去“扫底儿”,把所有他能找到的猴票几乎都拿在了手里。

    干脆这么说吧,至此为止,他手里的整版猴票已经将近两千张了。

    如果把他最后收来的四方联和散票数字也加上来统计,那更为惊人。

    他手里猴票的单张总数目,大约在十八万七千余张左右。

    想想看,这可是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的1980年啊,刚刚允许个体户买卖小商品的年月。

    这就是说,宁卫民在收集筹码上所耗费的钱,已经高达一万四千余元了。

    要再加上他弄到手的文玩字画和古董呢。

    哪怕以当下的价格来算,这一年他的总收入怎么也过两万了

    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京城人此时八百四十八元的年平均工资来算,这就是普通人了二十四年的工资啊。

    这小子这样的特殊时期,一年就赚了别人半辈子的收入。

    不可谓不算奇迹了,绝对的大能人儿一个呀。

    要是被经济学家知道了,多半能拿他研究个三年五年,写几篇论文的。

    但这就算完了吗?

    不!

    他宁卫民是什么人啊?

    那是一头相当贪婪的动物,在财富上特别有追求。

    只把京津两地的猴票买没了还不算完,他还在打其他省份残存猴票的主意呢。

    另外,他这人也相当自负。

    让他自己来看,眼下做到的这地步,恐怕大多数穿越过来的人都能做得到。

    那又怎么能够显示出他商业上的独到才能呢?

    作为真正的投机高手,他必须有另辟蹊径,常人所不能的手段,才能真正显示出自己智商高人一等。

    所以他还有个能实现“天下猴票,入彀中矣”的绝户计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