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孩子属于这个群体,因此没有人能够抱怨。

    就拿扇儿胡同2号院来说吧。

    继宁卫民之后,边家的二儿子边建功,米家的大闺女米晓冉。

    也都在这个春季回到了家里,把户口都迁回了京城。

    于是,不但工作岗位的缺口越来越大,返城知青有了“待业青年”的雅号。

    京城的市政体系和服务业也深陷在超负荷运转之中。

    无论坐公共汽车、上街买东西,澡堂子洗澡,洗发店里理发,照相馆照相,还是饭馆里吃饭。

    这些人们的基本需求,全都变成了困难重重之事。

    以宁卫民的家门口儿来看,无论前门大街、大栅栏、鲜鱼口、还是打磨厂。

    作为京城的闹市区,几乎从早到晚的人满为患。

    而八大员们的工作态度,当然因此变得更加粗暴和恶劣。

    本来还算可以的社会秩序也因为无所事事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变得重新混乱起来。

    在京城的任何角落,每天都在发生争吵,甚至是动手干仗的情况。

    偏偏就在这个时期,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也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开始松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