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马车上的这两位法兰西绅士来说,这一年的特殊却并不仅仅在于大革命。

    他想要建立一个能比肩希腊或罗马的伟大国家。为此,他已经建造了许多高耸的新古典拱门,如凯旋门。他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项目,比如塞纳河的新码头和运河,还有屠宰场、市场和仓库。但是,他已经再没有多余的时间了。”

    他突然指着前方建筑群背后若隐若现的香榭丽舍宫开口道:“我还记得,叔叔刚刚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的时候,我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去见他。他虽然责怪妈妈先前在他倒台的时候改换门庭,投诚了复辟的波旁王朝,但是见到我和哥哥,叔叔还是很高兴。

    说到这里,路易转头望向了身边的这位堂兄弟,看到他与拿破仑有八分相似的脸部的轮廓、额头和嘴巴,路易心中不禁升起了些嫉妒的情绪。

    这不仅仅适用于一位最平平无奇的巴黎平民,也可以套用于万众瞩目的法兰西皇帝。

    这一年,口吃的小记者卡米尔·德穆兰在得知改革推进者、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尔被国王解职后,激动地跳上咖啡馆的桌子号召巴黎人民发动起义:“这次免职是对爱国者进行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的警钟!公民们,国王雇佣的德国兵正向巴黎开来,他们要带来流血和屠杀,拿起武器准备战斗,戴上三色帽徽以便相互辨认,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了!”

    或许是身边这位酷似他叔叔的年轻人让他想起了什么,路易不免有些触景生情。

    这一年,“拿起武器!到巴士底去!”

    正如伏尔泰所言:人的天性是如此复杂,以至于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扮演多种角色,有时候是英雄,有时候是懦夫,有时候是智者,有时候则是愚人。

    这一年,路易十六询问身边的利昂古尔公爵:“这是一场叛乱吗?”

    马车摇摇晃晃的,路易·波拿巴抬头看向塞纳河两岸,林荫道上的梧桐树排列整齐,风儿吹过晃动了斑驳的树影。

    对于所有法兰西人来说,这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利昂古尔公爵回答:“不,陛下,这是革命。”

    这一年,在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国民自卫军的保护下,路易十六离开凡尔赛宫,仓皇迁居杜伊勒里宫。

    不过也就仅仅是小小的嫉妒而已,因为他知道,对方虽然是拿破仑的亲生儿子,但毕竟只是私生子,而拿破仑当初对他的许诺,也只是将会把他扶立为波兰之王,而不是法兰西的皇帝。

    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才是真正的波拿巴,而亚历山大·科洛纳·瓦莱夫斯基虽然从亲缘角度和拿破仑更近,但终究不能被视为波拿巴家族核心圈层中的一员。

    瓦莱夫斯基看起来也有些触景生情,拿破仑被流放的时候,他才不过五岁而已,而在拿破仑倒台的第二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瓦莱夫斯基被继父的照料着,在比利时一直成长到14岁。那些从波兰逃亡的复国主义分子奉他为领袖,并希望在合适的时机,由瓦莱夫斯基这位拿破仑钦点的波兰之王接过波兰复国的大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