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华夏是茶的发源地,茶正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操作间内,秦飞摞泥拉坯,一如既往。

 他也是个喜爱喝茶之人,对茶具自然聊熟于胸。

 古法汝窑,典雅朴素,一如既往。

 只等雨后朦胧,炉火燃起,瓷坯入窑烧制,便可将雨过天青的颜色烙印在瓷坯之上。

 诗中说“雨过天青云po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说的正是汝窑之色。

 忙碌完之后,秦飞从工作间出来,悠闲而又散漫。

 他是个喜欢慢节奏的人。

 以前的时候,亭台楼阁、品茶赏景,就能待一天。

 现在,躺在沙发上看看短视频,看看小说,也能玩几个小时。

 “你手机响了几次,看你做瓷器,没打扰你。”

 秦飞刚出来,爷爷就和他说道。

 “好,我看看。”秦飞拿起手机,查看对方的号码。

 是个不认识的号码,显示是锦德镇市区的。

 恰逢这个时候,电话又打过来。

 秦飞就接起电话。

 “喂,秦大师吗,我是锦德镇市区瓷器博物馆的馆长,我叫林明。”

 “是这样,我想和您定制一件古法汝窑瓷。”

 “博物馆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作品,我们愿意出高价。”

 “你看可以吗?”

 林明在电话里客气说道。

 这段时间,找秦飞订做瓷器的人非常之多。

 他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以古法汝窑的配方和精妙的手艺,受人追捧。

 毕竟,瓷器领域的大师并不多见。

 “可以倒是可以,不过我最近都没有时间,接下来还要去一趟广洲那边。”

 “做古法汝窑的话,至少也需要下个月以后了。”

 秦飞直接回道。

 “没关系,我可以等。”林明直接回道。

 奇货可居。

 古法汝窑重现瓷器领域,这注定是一场波澜。

 作为瓷器博物馆,若有一件这样的作品陈列,也能让博物馆光彩不少。

 更何况,好事多磨,大师的作品,往往就是需要等待。

 “嗯,好,下个月我回来之后,再看。”

 秦飞挂了电话。

 现在很多人找他定做瓷器,如果是个人买家,秦飞的性质并不大。

 但如果是市级、省级的博物馆,那么他也乐意自己的作品被陈列在其中,供人敬仰。

 大师应淡泊名利,但不应故意隐世避人。

 既然作品独一无二,自然要亮出来受人评判。

 古镇小院内,秦飞专心于汝窑瓷器制作。

 经过他精雕玉琢,潜心钻研,窑火熄灭后,一窑茶具成功出窑。

 这一窑,一件茶壶,四件茶杯,一件茶仓,竟全部烧制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