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用树枝和石块,做成了简易的石铲。

 这边的土地很松软,铲着不算费劲。

 他们很快就把石质锁链,全部挖了出来。

 这次挖掘的主力,是那个怪人。

 怪人力道很大,动作极快,像是一只安装了发动机的大地鼠。

 整个石锁链摆在地上,很是壮观。

 铜质和铁质的锁链十分常见。

 因为铜铁等金属,可以进行熔炼,锻造,焊接成锁链。

 但是,石头是不行的。

 用石头做成锁链,看似简单,实则很麻烦。

 这种工艺被称为活环链雕,又叫链子活。

 这种技艺,源于玉石的钻孔技术。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套环工艺。

 到了清乾隆时期,玉器的活环链雕达到了巅峰。

 末代皇帝溥仪随身携带的田黄三联玺,就是用的活环工艺。

 那是由一整块相当大的田黄,雕成了三块印玺。

 三块印玺由链子连接一起,制作工艺高超至极!

 当年溥仪被赶出皇宫,他在众多宝物里优中选优,将田黄三联玺藏入了贴身衣物内。

 二十多年,未曾离身,可见这件宝物的珍贵和工艺的精湛。

 这种工艺在精致的玉器上,偶有所见。

 但是这么庞大的石锁链条,还是极为罕见的。

 活环链雕的难点,在取其材而不能离其体。

 简单来说,它必须用一整块材料,从中雕刻出锁链的样子。

 材质的大小,决定了链条的长短。

 这个巨大的石锁链,起码有五六米长。

 也就是说,在制造雕刻的时候,原石材就得六米多长!

 链条取材石料本身,要用刚柔适度的磨刀进行切割,削去多余的石料并挖空。

 每根链条,都得安排好每节圈环的位置。

 链子活,废料废工,也废人。

 这种整雕活环,难度巨大。

 雕琢之时,不容一丝错漏,必须环环相扣。

 若损一圈一环,则前功尽弃。

 往往一件锁链,就要耗费数月的时间。

 整个制造过程,渗透着工匠的呕心沥血。

 整块大石料做活环链条,实属难得!

 他们休息了一会,然后继续干活。

 大约用了两三个小时,五棵枣树下的活环石锁链,全部给挖了出来。

 石锁链一头拴在树根处,另一头则是连向圆台的中间。

 在山坡上,五根巨大的石锁链摆在地上,好似巨蛇一般。

 段静芷问道:“接下来,做什么呢?”

 崇宁的心里有个猜测,他拉起其中一条,然后顺时针用力,好像在推磨。

 只听得,咔嚓咔嚓的声响,从圆台里传出。

 声音沉闷,像是齿轮的运转。

 段静芷欣喜说道:“这个锁链,能开启圆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