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我哪年任务不重,李光复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自从认识了林为民,他就没清闲过。

    当然了,凭心而论,这几年李光复也没少从林为民这赚到钱。

    这回永璂贝勒府五六千平的占地面积,上百个房间的规模,按照林老师的一贯风格,几十万扔到这宅子里跟玩儿一样。

    李光复觉得自己要是把这个活拿下来,够自己赚十几二十年的。

    不过永璂贝勒府毕竟是快二百年的宅子里,光是靠李光复自己的力量,想要完全还原这宅子当年的盛景,还要符合林老师的居住要求,难度很大。

    李光复说了自己的想法,林为民点了点头。

    “这么大个宅子,不说是改造,光是复原就需要一定的技术。这样吧,回头你去大学里找几个懂古建筑的专家请他们当个顾问,花多少钱我给你报。”

    李光复除了对林老师的才华佩服的五体投地,最欣赏的就是林老师这个壕爽劲。

    “行,回头我联系好了人再找您,您给我们讲讲具体的要求。”

    “好。”

    永璂贝勒府的搬迁进度喜人,让林为民最近的心情大好。

    翌日,林为民接到滕金贤的电话,约他到《末代皇帝》的拍摄片场去转一转。

    前段时间随着演员选角的确定,《末代皇帝》的筹拍已经基本完成,国家甚至同意了贝托鲁奇打算在故宫取景的请求,足可见官方对这部电影的重视。

    林为民和滕金贤把时间约在了周末,这天剧组照常开工。

    汽车开到故宫外面停了下来,两人出示了贝托鲁奇事先给他们的工作证才得以进入正在拍摄的太和殿。

    两人进到拍摄现场的时候,这里一片忙碌。

    外面阳光灿烂,殿内却在灯火通明,太和殿太大,白天进来都是光线黯淡,更别提现在拍电影,对于光线的要求更加高。

    工作人员们不停的在说话,不仅有汉语,还有意大利语和英语,几种语言交杂在一起,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忙碌。

    有副导演在调动群众演员的位置,场工在铺轨道、装摇臂,灯光组在架灯,一切都显得那么忙碌却井然有序。

    导演贝托鲁奇坐在摄影机后跟摄影师讨论着如何运镜,瞥到林为民和滕金贤的身影,他立刻挥手和两人打招呼。

    两人也挥手回应,正打算走过去的时候,林为民却突然发现有个场工在往墙上钉钉子。

    “住手!”林为民高声喝道。

    那场工是个老外,听不懂中文,也没在意林为民的喊话。

    剧组里还有不少帮忙的中国人,倒是注意到了林为民的喊话,大家纷纷看向他。

    林为民上前一把夺过他手里的工具,老外嘴里还叼着烟,看林为民是个中国人,立刻气势汹汹道:“你要干什么?”

    “这里是故宫,是木制建筑结构群,严禁烟火,而且伱不能往墙上钉钉子,这里整座宫殿都是文物。”

    场工满不在乎道:“就是在意大利的博物馆里,我想抽烟也照样抽。而且到这里拍摄,我们是花了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