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周时间,林为民被海外稿费的事弄的焦头烂额,现在有了外汇账户,以后他就不需要再为这件事发愁了。

    看着银行账户里那岁月静好的七十多万米刀,林为民心怀大畅。

    哼着小曲儿回到国文社,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一个熟人。

    “晓声?你怎么来了?”林为民笑着问道。

    荣世辉说道:“晓声同志等你快一个小时了。”

    “有事啊?”

    “嗯,有点。”梁晓声的表情有几分腼腆,透着与他年纪不相符的一股质朴。

    林为民意识到办公室可能不是说话的地方,他将梁晓声拉到了楼上招待所的空房间。

    “这里没人,说话方便。”

    梁晓声笑了笑。

    “说说吧,找我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林为民道。

    梁晓声摇头,道:“是有件事,我拿不准主意,想让你帮我参考参考。”

    林为民有些意外。

    他和梁晓声去年才认识,除了工作上的沟通,日常交流并不多,甚至没见过几次面,看他这意思,应该是遇上什么难以抉择的事了,可怎么会找到自己呢?

    心里这么想着,林为民嘴上道:“说说看,我可不一定能帮得上忙。”

    梁晓声便将他的事说了出来。

    原来是前几天燕京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找他谈话,希望提名他来当厂里文艺部的主任。

    “我现在很犹豫!”

    林为民疑惑:“犹豫?为什么要犹豫?”

    梁晓声现在是燕影厂的编剧,当上他们厂里的文艺部主任,怎么着也算是升职了吧?

    “当了主任,要管行政上的事务,每天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我怕影响创作,少了稿费这项收入,经济上不好帮助家里了。”

    梁晓声说完这些话,林为民心中有些理解了。

    以前两人交流时,梁晓声曾和他说过家里的情况。

    在他后世大火的作品《人世间》中的周家,就是以他自己的家庭为原型。

    梁晓声父亲是新中国第一批建筑工人,常年支援三线,家里五个孩子,梁晓声排行老二。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都是母亲在操持这个家,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七口人,殊为不易。

    高中毕业后,梁晓声到龙江省插队,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

    此后因为表现优异,他被推荐去上大学。

    可当时他家里条件困难,家里大哥更是因为生活上的打击而产生了精神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梁晓声不敢跟家里提出去上大学。

    因为上大学就意味他不仅不能给家里寄钱了,还要冲父母伸手要钱。

    就这样,梁晓声放弃了连队推荐他上大学的机会。

    老天总是会眷顾那些认真生活的人。

    在梁晓声下乡的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他上大学,这次他壮着胆子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父亲可以寄过来200元钱,他想争取上大学。

    父亲收到梁晓声的信后,很快便凑了200元钱寄了过去,而梁晓声也很争气,成功被复旦大学录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