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

    空中平台项目已经启动足够久了。

    事实上,哪怕从项目立项开始计算,到现在为止,这个项目也已经经过了三年的准备时间,而如果把时间延长到“产生想法”那一刻,南天门项目至少已经经过了10年的准备。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项目遇到的阻力是不小的。

    首先,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有关空中平台必要性的讨论。

    普遍的观点认为,空中平台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项目,因为它所具有的功能性,很容易被其他装备所取代。

    全球到达?

    我们可以使用更大的战略轰炸机、更大的战略运输机、更多的空军基地。

    战略威慑?

    东风系列导弹做的已经足够好了,而在加上核潜艇、轰炸机之后,核捆绑已经被事实上加强到了如同钢铁一般牢固的程度。

    超强火力和超级安全性?

    电子战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火力”的定义已经摆脱了战列舰时代的判断标准,尤其是在陆军开始进入疏散化作战进程之后,一个空中堡垒所能提供的火力支援,实际上是相当鸡肋的。

    总而言之,没必要,也用不上。

    当然,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成本也是另一个关键。

    空中平台太贵了,哪怕按照第一版预算,它所需要的总成本,那也是万亿级别的。

    看清楚,是万亿,不是万或者亿。

    也就是说,一个空中平台的造价,将要等同于10艘以上的福特级航母。

    这是绝对的超大型项目,也是绝对的战略级装备。

    华夏能拿出那么多钱吗?拿出那么多钱之后,经济还能维持稳定运转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能回答。

    所以,在这两个主要问题的面前,实际上技术的问题,反倒降低到了相对次要的层面上。

    这也是为什么,空中平台项目的进展始终不快,始终以“验证”的性质存在。

    不过,在项目存续周期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这个项目的性质。

    第一件,是以核聚变和超导材料为标志的基础科技大爆炸。

    第二件,则是航天需求的爆发。

    其中第一件事情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并将在可预期的、极短的未来里,同时改变世界的军事权重。

    也就是说,未来的作战方式一定会发生变化,虽然谁也不知道会往哪个方向变化,但有一点是绝对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百年之内,核战不可能再发生了。

    不是因为所有人都变得善良了,不是因为人类变得团结了,而是因为

    聚变和超导技术带来的红利,哪怕是全人类彻底吃撑、撑到肚子爆炸,一百年也吃不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