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一转。

 地安门广场上,看完升旗仪式的群众久久不愿离去。

 所有人一手拿着红旗,一手举着标语,高声为灾区加油。

 画面再转。

 教室里,一个个学生排着队,将手里的钱投进捐款箱。

 钱数虽然不多,但那却是他们一周的生活费。

 灾难固然可怕,同胞的死难固然让人揪心。

 但是全国一心,驰援灾区的画面,还是让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那些自发赶往灾区的。

 平日里,是上班族,是商人,是农民。

 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计。

 但是现在。

 不管是齐鲁还是荆楚。

 无论是江淮还是八闽。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所有人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华夏人!

 眼见同胞受难,怎能视若无睹?

 他们告别自己的亲人,放下自己的生计,千方百计赶往灾区。

 他们知道自己力量渺小。

 他们也知道前路艰险。

 但这些都无法阻拦他们援助同胞的决心。

 而就算不能去的,也在用各种方式,尽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画面渐渐消散,苏辰的声音缓缓响起。

 “为什么我们深爱这片土地,不是因为它多富饶,也不是因为它多辽阔。”

 “而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十四亿华夏人!”

 “这片土地上的人,懂得相互关怀,懂得患难相恤!”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不管你身处滨海或者山区。”

 “只要有需要,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数兄弟姐妹立刻就会伸出援手!”

 苏辰目光激动,声音不断拔高。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仅出现在大灾大难上,还出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

 “捡破烂的老人,将一辈子的积蓄捐给贫困学子!”

 “濒临破产的企业,依然慷慨解囊,帮助他人。”

 “就算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只见他右手猛地一挥,一张照片出现在众人脑海里。

 那是一个看上去20岁左右的年轻人,满脸英气,嘴角还挂着淡淡笑。

 “他叫刘泽军,一岁丧父,三岁丧母亲,留下他和智力有缺陷的哥哥相依为命。”

 “继父再婚后,他的哥哥,被送回亲奶奶家抚养。”

 “而刘泽军,却继续跟随继爷爷生活。”

 “70岁的老人,哪有什么经济来源,刘泽军从小就是吃百家饭长大。”

 “但就算生活再苦,刘泽军依然懂事孝顺,学校发一颗鸡蛋,他也会留着带回家给继爷爷。”

 “但是苦难并没有放过他,十几岁的时候,继爷爷也去世了。”

 “在这个世界上,刘泽军再也没有亲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