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村的人这几天已经准备起春耕的事宜。

 一冬天厚重的积雪覆盖在大地上, 又经历过一场洪水。土层十分湿润,甚至已经到了湿润的不适合耕种的地步。

 但是这几天一直艳阳高照, 将田地表层晒的有些板结, 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干裂的纹路。村里人判断现在的地已经可以开始耕种,这几天纷纷带着农具和种子上山去。

 一场洪水让梁家村的人口减少了至少1/4,可是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迅速补充了这一缺口, 反倒比从前还要热闹。虽然都因为村里长辈或亲人的去世而感到悲痛, 可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尤其不能误了耕种的大事。

 梁家村的土地零碎, 上不了大型农机, 最多也就是用一些半自动的机械, 很多人干脆完全依赖人工,反正人均耕地也不多。

 隔壁的临山村就不一样,平坦的大块土地十分适合机械化。但他们的耕种活动还没有开始,因为土地乍一看是干燥的,其实下面还是富含水分,大型农机容易陷进去, 还要再等土层更干燥一些再说。

 梁衔月家在梁家村其实是有土地的。他们一家搬到市里以后,这些地也不能荒着, 最后都给了四爷爷家和三姑奶家种。

 三姑奶这些年也很少再上山, 家里的土地连同梁康时给他们家种的那几块地, 都是三姑奶的儿子杜凯一起在种。

 今年情况特殊, 梁衔月家搬回了梁家村, 众人也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 对春耕十分积极。杜凯就特意来了梁衔月家, 让他们把地拿回去种。

 梁康时其实不太想要那些地。那几块地在半山腰上, 土质说不上好, 即使精心照料产量也是一般。离家里还很远,平时去一趟要先骑十几分钟的自行车,然后爬一段山路。收获的时候更不容易,下山的小路又窄又陡,连独轮车都上不去,只能靠人力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扛下山。梁康时和甄敏都或多或少的有点腰伤,就是年轻的时候扛玉米累出来的。

 现在他们年纪也大了,做这些体力活力不从心。再加上有了更好的选择,梁衔月海岛里的地还不够多?想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只有种不过来的情况,绝对不存在土地不够。

 于是梁康时对杜凯说:“我家那几块地也不多,一直都是你们家种着的,你们还是接着种吧,我有个朋友最近打算搬到梁家村来,我想跟着他做点小生意,种地恐怕也兼顾不上。”

 杜凯听了就知道梁康时说的朋友是黄一峰,冬天的时候梁康时没少往交易市场上带村里没有的好东西,听说都是来自于这位有本事的朋友。

 他不疑有他,答应道:“既然康哥这么说,那这地我就先种着。今年家里的地都准备种土豆,收了以后我给你拉来三百斤,就当是租地的钱了。”

 梁康时知道自己不答应的话杜凯也不好意思白种他们家的地,于是点头同意:“成,到时候四叔家帮我们种的地也是一样,我们家就不留地种了。”

 杜凯走了没多久,梁静也跑过来问这几块地的事。四爷爷和四奶奶家里的地虽然不多,但是两个老人也种不过来,平时在村里还要雇两个人帮忙,怕误了播种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