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陵画了好几幅图纸, 苦于没有合适的工具简易搭建一下,目前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后期还得考虑可制作『性』,他记得欧洲是最早出现缝纫机的, 然后在20世纪传入中国。

中国和欧洲的建筑、工艺制品很大的区别就是原材料, 中国的建筑是木质结构, 工艺制品大部分是木质品以及瓷器,欧洲的建筑材料是石头, 工艺制品以铜铁制品为主。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在中世纪就能制造出比较精密的制品。

府学的半学考临近, 沈陵便不去想别的了,一门心思扑在温习上,这半学考等同于期中考, 马上就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府学是放假的,叫消暑假。

所以这半学考过后就放假了, 古代可不会给你复习几天什么的, 他们又不讲究绩效, 考核前一日都是在上课的,那么这温习就得靠自己,沈陵每年都写的一整套笔记就很有用处了,他每年都会一边温习一边梳理一套笔记,增添新的内容,今年也不例外, 所以这半岁考对他来说不用特地温习。

大家也知道他会记一些笔记,这个时候就纷纷来向他寻求帮助了,今时后世学子还是有相通之处的,这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和大学生期末考没什么区别。沈陵把自己要看的留下了,其他的借出去,他别的不多,就笔记最多。

汤鸣则都来看他记的笔记,好似学到了一招,原来竟还能这样记录,他也有记录的习惯,不过太过零散,沈陵这写的都可以印刷上架了,汤鸣则听闻他每年都写,暗暗下决心,等考完他也写!

严清辉前些日子爱上了案录,就是各个地方的案件整合起来的一本,府学里收藏的,他找到了跟宝贝似的,若是他在现代,指不定就去做法官、侦探什么的了,也挺适合的。

这些日子就开始疯狂温书了,他做一件事情很容易投入,这种专注力可不是谁都能有的,普通人走神其实是件正常的事情,就像上课的45分钟里,有35分钟的投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沈陵是意志够坚定,但他这个年纪绝对没有严清辉这样的专注力,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有好处也有不好处,好处么就是他的效率很高,很容易超越别人。坏处也显而易见,他对人际关机很不敏感,也不太懂为人处事。

府学大部分人的资质应该是不错的,用功程度也是他以前接触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正所谓遇强则强,沈陵这半年里也提升了很多,非常庆幸自己当初考中了廪生能来府学,吴端的父亲找了关系将吴端送进县学,这教育的资源明显就差了。

府学如今的学院长是致仕的进士,见到的次数不多,偶尔来讲个学,但这种机会显然是难得的,夫子都是举人,不少都是经验丰富的。

这出卷的难度也都是按照半学考的,真是什么不会往什么处出,考完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连考三日,三日后还得等夫子们评定,大家商议放假前一道聚一聚,汤鸣则便邀请他们去他家的水阁楼开文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