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大臣, 都看着安国公跪在堂上,呆若木鸡,全都不发一言。

 季相眉毛皱起,面如凝铁, 但安国公这忠君爱国的调子起得太高, 一时倒不好驳斥, 毕竟皇上再年少, 那也是天子,他不能朝上说出什么让政敌们抓住把柄的话。

 所幸萧偃临朝听政时一贯沉默寡言, 按一贯行径,皇上应该会说请母后与内阁大臣们再议。

 季相眉毛微微一松, 拱手向皇上行礼,竟似真的请皇上说话一般。

 内里珠帘微微一动,看起来像是孙太后也有些按捺不住了:“皇上少未更事……”

 萧偃却忽然开口:“列位大臣忠君爱国, 意见都很对, 朕自弱龄登基, 唯皇太后抚育朕躬,劬劳日久, 今为朕择选淑女为后,护佑扶持之心良苦,朕甚感动。”

 孙太后不得不把话忍了回去, 毕竟皇上既然说了话,她总不能在朝堂众目睽睽之下就驳回皇上的话, 这更是白白送给内阁她后宫干政的证据。

 大臣们心下都想着, 小皇上很会说话嘛, 阁臣和太后, 谁都不得罪, 谁都是为皇上好。

 萧偃却又徐徐道:“只是适才朕听皇叔的折子,如今海内寇贼肆虐,生灵涂炭,天上又降下瘟疫示警,此乃天子失德之兆,朕岂能不深自反省。若是依各位阁臣所言,从各地选送良家子入宫,大张旗鼓,则沿途滋扰百姓,惊动地方,资费甚大,只为朕一人后宫选秀,此举劳民伤财,实乃昏君之行,朕不敢为。”

 众人一下闭了口,看小皇帝毫不犹豫将昏君往自己身上扣,季同贞只好出列跪下道:“此为臣等思虑不到,臣请罪。”

 萧偃温声道:“季相万不可如此说,季相一片忠心为朕,朕自是知晓,只是朕尚且年少,亲政之日尚未可期,犹且列位辅政大臣襄助,因此选秀一事,暂且搁置为宜。”

 他语声虽温和,但语义却十分坚决,引的又是大公至正的道理,甚至干脆把亲政和选秀联系在了一起。季同贞无可反驳,总不可能说皇上这般想不对,皇上应当奢靡铺张享乐昏庸,要说为天子体面着想,皇上那之前也说了大臣们太后们都对,好话歹话都被小皇帝一人说完了,竟无可辩驳,只好道:“皇上英明,臣遵旨。”

 萧偃又道:“承恩侯府孙氏贵女,贤淑恭顺,秀毓名门,六行悉备,可堪为后,皇太后慈谕,朕当仰承,但朕尚年少,其余嫔妃人选,暂且不议。”

 孙太后眉毛却并未松下,萧偃道:“如今国库空虚,物力艰难,国用浩繁,朕当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大婚典礼,且着礼部行六礼,不可铺张奢靡。”

 礼部尚书出来领谕:“臣遵旨!”

 承恩侯也出列谢恩,一时只看殿堂上皇上寥寥几语,竟已将立后一事定了,但承恩侯却面上并无喜色,珠帘后也沉寂无言。

 只有诸阁臣们的脸色们则更复杂许多,互相递着眼色,上有太后,下有重臣,小皇帝仍然能够说出这么井井有条的话出来,若是太后教的这一篇话,难道安国公和靖海侯都已被承恩侯说动?但,难道孙太后真的愿意皇帝大婚就亲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