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到了这种理念承载全部开幕式后,接着从这些理念中开始细化环节,把环节拆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又各个创意组来负责,然后给出一个大概的预桉后,提交审核。

 就是把一个大概的开幕式流程环节,用说明书、模型,理念相关的东西,整体上报,然后经由奥组委批准,国家认可,最后才开始执行相关工作。

 乍一看有些繁琐,但实际上这样的统筹方式才是最科学的。

 因为天朝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师出有名。

 精神层面不会被击垮,那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让其天堑变通途。

 所以,会议上主要讨论的就是一种理念。

 理念有很多种,什么博爱、大爱、浪漫、胸怀、现代、未来、环保等等等等。

 太多太多了。

 团队的人需要的就是抓取自己想要的,合适的,确定下来后,分头弄出来一些理念之下的点子。

 比如张一谋提到了时间轴,日晷,许鑫就画出来了那张图。

 道理是一样的。

 导演需要时间,手下的人提供创意或者执行创意,然后找导演来敲定。

 不合适就去改,合适了就由导演收着,然后等做出来一份相对完善的计划书以及粗略的方桉后,交上去,审批通过后才开始细化方桉。

 这些乍一听很简单,实际上是很让人头疼的。

 如果是一个人,那么或许只需要纠结一会儿就能找到自己主观认可的东西。

 但问题是张一谋定的就是团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鲁迅先生不是说过么,一万个人里就有一万个哈利波特。

 每个人对事物的观点不一样,认知不一样,那理念就不一样。

 而许鑫在成为“正式员工”后的第一次会议,也见到了这些大牛们的思想碰撞。

 该怎么说呢……

 百花缭乱?

 群魔乱舞?

 反正怎么都行,总之,一场会议里就是各抒己见。

 有人附和,有人反对。

 比如张武导演提出来了一个理念,那就是突出人文关怀在这里面,表达这些年天朝对世界的贡献,结果艺术视觉特效的负责人,被张一谋戏称为“马雯姐姐”但实际上今年还不到三十五岁的马雯给强力否定。

 她本身就是视觉特效的负责人,对科技使用相当敏感。

 一听张武导演想延续在部队负责文艺时那种靠人力堆砌的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时,表达了很直接的反对。

 彷佛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副导演一样……

 而张武也不恼,只是说可以试试,马雯说在怎么试,科技感也必须要有……然后俩人就跟约战一样,张武非拉着她明天去部队里看看文工团们的演出……

 马雯也直接答应,还问张武导演能不能找到人拉一下军歌,主要想测试一下模拟鸟巢环境音……

 张武二话不说,直接说带她下新兵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