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没有一个dú • lì 在人群外的形象,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十足。

    将每个人物的头连接起来,构成了一条起伏的曲线,形成了律动的画面效果。

    画面统一而有变化,规律而不呆板。

    林轩继续开口:“画家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空间,祥云、荷花、树木等事物完全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而出现在同一平行画面中。”

    “这也是龙国神话中,仙人是直着飞而世界其他各地的英雄、神魔都是横着飞的由来。”

    “在这幅构图中,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天地上下概念,而所有物品也可以浮空而存。”

    “所以,在画家的构想中,仙界并不是在头顶上,而是存在于一片规则与凡间不同的世界。”

    此时,张大千开始说话了,林轩顿时住声,让观众听张大千的话。

    张大千:“这白描水准之高,完全精准的体现了‘气韵生动’四个字。”

    “每一条线条,该粗则粗,该细则细,没有丝毫差错。”

    “以严谨的线条对应光线明亮,以虚弱的线条对应背光面。”

    “而从进到远,也是远处线条更虚,近处线条更实。”

    “这种很多年后山水画中才出现的技法,也包括现在西洋流行的画法,画圣一千多年前就掌握了。”

    “果然厉害,不愧是画圣。”

    “此画,非唐人不能作!”

    林轩笑着:“至于反对这种思路的交谈,就不给大家看了,我只说他们讨论的结果。”

    “以张大千徐悲鸿为首的画家、收藏家认为。”

    “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以及敦煌道佛画风格,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在此背景下,吴道子创作出了诸多道教画作,而《八十七神仙卷》有可能也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以黄苗子、杨仁恺、徐邦达等人为代表的“宋派”则认为该画作创作于宋代,并认为是《朝元仙仗图》的摹本。”

    “在地星,唐是比宋早一个战乱时代的朝代,两朝首尾有几十年差距。”

    “晚唐距离初宋,有两百年时间。”

    视频中,一卷新的画卷完全打开。

    观众盯着屏幕,现场的几个专家也盯着屏幕。

    张培恩摆头:“这《朝元仙仗图》和《八十七神仙图卷》非常相似,不过,水平低至少三个档次。”

    “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林轩已经想好了怎么跟不懂画的观众解释其中缘由呢,听张培恩大师这么说,于是开口:“那请张培恩大师为我们解惑。”

    张培恩:“你说的几位‘宋派’的几位应该都只是大收藏家或者画艺没有达到绝颠的普通画家吧?”

    林轩点头:“的确是。”

    “那就没问题了。”张培恩:“以几位历史级画家的视角去看这幅画,看到的是其中的画艺,他们很清楚画家本人的功底不弱于自己。”

    “在一千多年前,就比后世画艺不差,那在当时,肯定是登临绝顶的知名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