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前说过,达芬奇不只是画家,还是机械设计师、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在构建机械图的时候,透视原理就非常重要了。”

    “再把机械图中用到的透视原理放回真实派画作中,的确是划时代的创举。”

    “如果地星和蓝星绘画艺术发展类似,那么后来的光线派大师肯定没有走上达芬奇这条路,而是走了和我们相似的路。”

    “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无论是在地星还是蓝星,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就好像,一群农夫,听说战争就要来袭了,于是把犁打成了铁剑。

    而达芬奇就是其中之一,他拿着铁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发现不过如此,于是抱着铁剑回归田野,继续种自己的田。

    然而,他并没有再铸剑为犁,而是用剑犁地。

    这种技术,自然就没有后来人能学得会了。

    用剑当然是要砍人的,用犁自然是耕地的。

    用剑耕地,这技近乎道的成就会让人感叹,却没多少人会去学。

    林轩挥手,《蒙娜丽莎的微笑》再次显示全图。

    上面的黄金分割线更多了。

    蒙娜丽莎的整个头部,都处在一个黄金比例的长方形里面。

    蒙娜丽莎的手,也处在一个黄金比例的长方形里面。

    蒙娜丽莎的胸口,同样在这样的长方形里。

    整个构图上,所有人体的部分都单独是一个黄金比例的长方形内部构图的。

    “黄金分割比例,会让看到的人觉得美,产生美感、舒适感。”

    “如此多的黄金比例构图层层叠加,最终形成了蒙娜丽莎这个人物。”

    “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画面很和谐,很舒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明根本没有微笑的蒙娜丽莎,在任何一个角度去观看,都会发现她在正视着你笑。”

    “这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梅雷尔森点头:“正是因为色块堆叠制造光影效果的技法,是达芬奇独特的笔触,所以达芬奇的确是走在了真实派的巅峰,而不是现代的像素块画法的所谓超现实派。”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张培恩大师突然开口了:“各位有没有觉得……这幅画中的丽莎夫人,有一种慈爱的感觉?”

    光线派大师梅雷尔森在张培恩的提醒下,再次去看画中的人物:“这服饰……是不是孕妇专用的?”

    林轩点头:“我正准备说这一点,结果你们提前发现了。”

    屏幕上,出现了另外两幅画,那就是《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和《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其中,不微笑的1蒙娜丽莎,明显就是一张画稿,画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最外层。

    四十层色块叠在一起才有了微笑效果。

    而这幅画就是最上层的单独画作,没有任何微笑效果。

    各种阴影叠加填充的黄金分割全部破坏,阴影填充带来的嘴角上翘和苹果肌凸起也消失不见。

    另一幅,画中的蒙娜丽莎身形消瘦,脸色特别红润,明显就是少女到青年之间时代的蒙娜丽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