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悄然到来,听着音乐,能感受到那种充满了圣光的画面,和无比欢乐的情绪。

    能感受到欢呼胜利的声音。

    但是……这也太奇怪了?!

    每一个人都在想,到底是如何胜利的。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大概听懂了前三个乐章是什么意思,哪怕不太懂音乐,也是能感受到这里面带有的情绪的。

    对于情绪的感觉是不会有错的。

    那种和厄运颤抖不休,克服厄运,然后直面命运的情绪太过于强烈了。

    第三乐章结束后,胜利怎么突然就来了。

    因为是连续播放,不懂交响乐的普通观众还比较后知后觉,突然就感觉命运之神消失了,胜利到来了。

    而懂交响乐的人才是瞬间一脸懵逼。

    怎么,突然就赢了?

    过程呢?

    是因为贝多芬描述不出过程吗?不可能啊,这么强大的音乐家,情绪如此饱满,力量如此强悍,在蓝星音乐史上没有任何人能达到这个程度。

    那么多普通作曲家都可以用音乐表达激烈的反杀过程或者胜利过程。

    怎么这么伟大的乐圣描述不出胜利的过程呢?

    不,绝对不是贝多芬描述不出来。

    难道是贝多芬故意隐藏了取胜的方法?这对研究古典乐很深入的乐迷们非常的失落。

    一步伟大的乐章,怎么能虎头蛇尾呢?

    但是,接下来,所有的交响乐迷都反应了过来。

    当辉煌的第一主题结束后,弦乐所表达的第二主题袭来,欢乐,无边无际的欢乐。

    这和《欢乐颂》中的欢乐完全不同。

    欢乐颂中的欢乐,是一种在圣光沐浴之下,微微带着笑脸的欢乐。

    而命运的欢乐,是无数人聚在一起,放声大笑的欢乐!

    人民终究取得了胜利!

    很多人闭上眼睛听着,眼前出现了奇怪的画面,在一片空旷的广场上,旗帜和火焰东倒西歪。

    但是,无数人从各个街道涌出,欢聚一堂,振臂高呼,摇旗呐喊。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主角,没有英雄,甚至没有体现贝多芬。

    无数人在一起放肆的大笑,每个人身上都遍体鳞伤、瘦骨嶙峋,但是那种饱满的情绪迸发的如此强烈。

    所有乐迷在这一刻明白了。

    原来是这样胜利的。

    原来这就是命运之神。

    说到底,命运之神不过是阻拦在人民面前的大山。

    是人民追求幸福的阻碍。

    是压制着天空的黑幕。

    是演化已久的封建残余!!!

    而现在人民胜利了!

    贝多芬想要的不是个人战胜厄运,想要的不是个人战胜命运,想要的不是如同英雄一样摧毁命运之神。

    贝多芬想要的是人民团结起来,这样才能冲破命运的枷锁啊!

    也正是因为人民团结了起来,命运失败的如排山倒海一般,根本没有任何疑问。

    联系到林轩说过的历史,大家大概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