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赵清歌讲得事情,教室内的其他人或抬头仰望着天边明月,或在嗡嗡地议论着。

 “人间何所以,观风与月舒!”

 “好浪漫啊。”

 “天呐,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原来是可以共存的?”

 “我已经开始期待这个讲座了!”

 “听了这个趣闻,再透过窗户看月亮,越看越值得回味,当浮一大白!”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列位,今夜我们都是李白的随从,屈原的秘书!”

 台下听完赵清歌讲得故事,大多数人都是赞叹的。包括几位文学院的教授,也在互相打趣。

 “从此以后,203这个教室多了这个典故,看来是要火爆起来了,以后晚上七点到九点的课我都在这里讲,你们不要跟我抢啊。”

 “哈哈,不抢是可能的。”

 “你别说,这小子写的虽然是极度商业化的网文,但骨子里确实是有一股情怀的。”

 “对了,陈院呢?谁打个电话把陈院叫过来,咱们这挤一挤还能放两个凳子。”

 “我给他微信了,说是在路上。”

 而在这一片称赞声中,还是有少部分杂音的。

 那就是坐在后排,以沈僚几个同班男同学的小集体,正充满羡慕妒恨地嘀嘀咕咕。

 “tā • mā • de ,又让他装到了。”

 “嗨呀,13已经被他装爆了。”

 “亲情、爱情、友情,李培风只有矫情!这个臭文青!”

 “别酸了,别酸了,看着月亮听讲座的感觉确实不错。白大侠,带没带酒?”

 沈僚拍了拍身边人,那是个膀大腰圆的大胖子。

 他浓眉大眼,满脸的络腮胡,头发很长,一身绿色军大衣,脚踩布鞋,整个人不修边幅,与其说是大学生,更像是个常年流浪在外的街头艺术家,或者说……是负责垃圾回收的工作者。

 “狗?带什么狗?”

 白大侠撇他一眼,警惕十足地用鼻子哼了口气:“你才是狗!”

 此人本名‘白清川’,古代文学研一学生,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奇人一枚。

 主要是因为该奇人常年怀揣一瓶牛二,走在校园内脚步从来都是慢慢悠悠,时不时还从怀里掏出来灌一口,有时候心情好了,上课也照喝不误,坐在后排,自己个儿一口接一口。

 终于有一次,被老师逮住了,老师震惊问:为什么喝酒?

 白清川豪迈答:知识就酒,越喝越有,没事我也整两口。

 此后,白清川一战成名,江湖敬称“白大侠”,但可能是在私下里,也受了校领导的批评,在课堂上也很少见他喝酒了,不过熟悉的人都知道,白大侠照喝不误……

 “大侠别装了,酒拿出来助助兴,师哥我都带杯子了。”

 沈僚左右环视,看没人注意这里,鬼鬼祟祟地从书包里掏出来一沓纸杯,分给了身边其他几人。

 “大侠,快点掏出来吧,哥几个都等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