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踏征程(111)

 入了冬日子可不短了, 一场雪也没下。

 站在山下往上瞧,除了能看见山顶戴了一顶白帽子之外,真是一片雪花都没见。

 门前的小河, 河水的水位明显是低了, 关中这一片,今年的秋粮严重减产。这就导致了秋收以后, 这边一说开工, 周围好几个县的人都出来成群结队的来找活干。

 来的都是壮劳力,不要工钱,管饭就行。省了口粮, 家里的老幼妇孺, 这不就多口吃的吗?

 人多了,眼就杂。

 怎么办呢?

 村与村之间联保, 人与人之间联保。最先是山南镇,以杨家凹为中心。这个村子里人咱都认识,知根知底,没有问题。镇子上的, 这是能相互作证的,他是谁家的, 多大了,家里还有谁,一直在镇上还是什么什么时候出去过等等。

 周围村子的人若是想来,那就找杨家凹认识的人, 或是姻亲,或是朋友, 知道另外一个村里确实有你这号人。以村为单位,每个来的人都能说清楚你们村的这些人的来历, 保证没问题。这才可以!

 为啥这么干呢?鬼子村这个事在城里报纸上都刊登了,咱也是防着鬼子呢,都理解理解。

 一个村可以为三个村作保,以此往外围推。

 这般之下,一入冬,进山做工的就有数千人。每天还都有各村管事的往上找,总也还有想来做工的。

 这么多人是要吃饭的呀!这事全给吕时飞去负责,只要能确保这么多人有饭吃,其他的事你看着办。

 吕时飞管了三天,知道管这事的难处了:这么多人要吃饭,这都是要花钱的呀!上面是给钱,但给的并不利索。真就是花钱扣扣索索的!这么点钱,这么大的工程,上面也是能坑人,这么着还得叫人看着这两口子的动向。这不是难为人吗?这个时候他真就觉得,林先生当真是好脾气!在正事上没马虎,就凭人家在正事上不给上面添麻烦的态度,就该被嘉奖的。

 真的!再这么下去,自己先扛不住了。

 他晚上来找四爷:“……金兄呀,这么大的摊子,这么着不行!除了你催,别人也没法催呀!”

 四爷叫对方炕桌边坐,林雨桐起身让客人,“吃饭!先吃饭。”

 杨子转身拿了碗筷来,“吕先生,您尝尝。”

 天都晚了,这是加了一餐。

 吕时飞一瞧,清苦成这个样子!土房茅屋,寒舍泥炉,由此可见,诗人嘴里那山居惬意,那全是骗人的。

 其实林雨桐觉得还好,这在乱世里,能有这么一个地方,安稳的生活着,干点能干的事。闲暇了,还能围炉打坐,温一壶老酒对酌,不知道有多惬意呢。这会子炉子下面木炭红彤彤的,砂锅里面咕嘟嘟的炖着菜,香味飘的满屋都是,多好的。

 吕时飞接了筷子夹了一筷子菜,嗯,挺好吃的。比小灶上的饭菜可好吃多了。

 这是炖的黄菜豆腐,黄菜是林雨桐新学的。用的就是白菜最外面那一两层的老梆子,将这些老梆子菜叶子摘洗干净了,去磨豆腐的地方拎上两桶豆浆。白菜梆子在滚水里过一遍,之后加上豆浆发酵,酸了就能吃了。她还真没这么做过,来之后新学的,头一次做。把家里种的那些白菜的菜梆子和老青菜之类的都这么处理了,弄了一大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