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踏征程(97)

 半日的路程, 那就后半天走。

 赶在天黑以后,到达泉城。在走之前,先送四爷和方云, 叫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去山上。

 山脚下有挑夫, 泰山巍峨,就在眼前。

 一行人都不说话, 栓子左右看看, 别弄的就跟生离死别似得,不至于的。他调节气氛,就问说, “那戏上演的, 古代皇帝都要在泰山封禅,不知道是不是?”

 四爷就笑, 继而摇头,“泰山封禅始于始皇帝,一统六国,巡幸到此地, 这才有了封禅。后来,开创了汉武盛世的汉武帝, 曾五次在此地举行封禅仪式。”

 栓子就有点明白了,“怕是一般没那么大作为的帝王都不好意思来封禅吧?”

 四爷忍不住就笑,继续道:“东汉的刘秀,因着光武中兴, 来这里封禅。到了唐朝,李治有永徽之治, 所以来这里封禅。之后又有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在此进行了封禅仪式。”

 栓子觉得他懂了, “远的我说不上来,但是前清的时候,康乾也称盛世,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来过?”

 来过是来过,声势浩大的祭祀有,就是没有封禅。

 四爷就道,“唐之后是宋,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君王真宗,此人倒是勤于政务,只是一个檀渊之盟,是在宋与辽战争占优势的情况下签订的盟约,意在求和。虽说之后,有百年不再起战乱,但用钱买和平的做法也叫北宋再不能居安思危,此后军备荒废……”

 栓子叹气,历史还是有相似的地方的。

 四爷看着长长的登山路,就道,“也因此,到了明朝,再不封禅……”

 哦!栓子点头,朱元璋瞧不上北宋那一套,感觉因为真宗此人,拉低了封禅的格调。

 槐子心说,真宗是给脸上贴金,朱元璋一要饭的出身,讲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瞧不上那些虚头巴脑的。

 “……明朝皇帝不封禅,却也在此祭天。”四爷站在山路下没动地方,“清朝沿袭了明的惯例,在此祭天,但不封禅。清世祖顺治皇帝派官员祭祀了两次,圣祖康熙皇帝派官员来过七次,亲临过两次……”

 桐桐抬头朝上看,四爷陪着康熙皇帝来过一次,跟着老爷子登顶了。

 说到这里四爷不说了,栓子还纳闷,“再没了别的皇帝来过?”

 巴哥才道:“乾隆皇帝……来过十次,有六次都登顶了……”

 感觉乾隆皇帝好有钱!

 栓子就不问了,四爷也不说了。该上山了!

 挑夫站在边上想搭话,看能不能揽活,这不,见没人说话了,就在边上道:“……康熙皇帝来的多,乾隆皇帝来的更多,康乾盛世嘛,可大家却不知道雍正皇帝当了皇帝之后虽然一次都没来过,却给实实在在的办事了。”他指着前而,“看见了吗?那是山门……是雍正皇帝时期重修的,还有那边的山道,都是雍正皇帝拨款打发人修的。在雍正朝以前,百姓去山上进香,要缴香税,后来雍正皇帝给免了,叫百姓随便进出。那有钱人给庙里布施,也不许官府提留,要把那钱全给庙里留着,叫整修道路,修缮房屋……先生太太们去上而看看就知道了,大殿里还挂着雍正皇帝赐的匾额呢,上而写着的是‘岱封锡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