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先生最首先需要的特质是什么?

诶,便是口齿清晰。

不含糊。

不拌蒜。

嘴里什么时候都得清清楚楚的。不管是说书演武,还是旁白描摹。不管哪一样,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打开唇齿喉舌牙,让自己的话能准确无误的送到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里。

而做到这一点后,不管说书也好唱戏也罢,嗓音的条件如何,那就看先天后天这边具体怎么用了。。

有的说书先生呢。

擅长武评。

就比如单老师,声音初听嘶哑,可细听是金戈铁马。

如云遮月。

先有月,再出云,云虚月主,有一种美玉微瑕不抱憾的味道。

而有的先生呢,则擅长文评。

讲究的是一个端坐中军帐,千年一付笑谈中。

李臻就是这样类型的先生。

他的武评不算出彩,按照老先生的说法是中规中矩。合格,带派儿,有骨,却嫩。

说穿了,就是少了一股底蕴。

但他的文评技巧却相当考究。

只要他开口,人就一定可以拿住。

腔调不疾不徐,稳如金钟,和声悦耳,不会有武评夹带的那种非常明显的齿音,同时情绪满满。

他很擅长在刻画人物、描述剧情时,把自己的情绪带给观众。

让观众如临其境,仿佛故事里发生的事情时,自己就在一旁旁观。

而此刻,河水两岸的看客也好,巨舟之上的满朝文武也罢。

当道士说出那“见我如见真武”的话语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情绪。

说不上好。

说不上坏。

说不出来有多生气。

亦说不出来他这话到底有何等的韵味。

可是,无形之中,一股……似乎刻在骨子里的,对这方天地的敬畏之心升腾而出。

让不知多少人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或者躬下了腰。

有存在……

降临了。

此存在非存于现实之中,玄之又玄。

偏偏得见其名,其身,其影。

原本存身的三分酒意,三分不耐,三分躁动,以及诸多计较……甚至,在面对仙佛降临时的各自之愿,之求,之想, 之不得……种种“我若得见真仙, 必定求之”的物欲, 此刻却忽然开始退却。

众生心头所愿所想,此刻……

海晏河清。

恭迎身姿,端正坐态。

前尘过往红尘俗世求之不得, 于此刻……

消失的无影无踪。

面对那字天空之中显化之影。

只觉得心头一片空白。

满腹贪婪如潮水一般褪去。

欲拜。

唯有拜。

方能发解心中之愿。

无求心欲得逞。

只愿,仙君欢喜。

可是, 当真想拜下去时, 却忽然发现……这膝盖, 怎么弯,都弯不下来了。

就像是有人告诉所有人:

“无需拜。自持修行便好。”

一股不求众生信仰, 各司其职,应元显化也只行分内之事,相忘红尘的明悟流荡心间。

你不能拜。

你为何拜我?

你若拜, 拜的是我, 还是心中之欲?

无需拜, 只需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当冰台之上,一道似金非金, 似黑非黑……明明有色,却不知何颜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位似乎于亘古伫立星河洪荒之上的非凡之影时, 得观得见之众生心头,自然而然的冒出了这般虽不是话语, 可却自有明悟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