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收敛了尸骨的村民,应该早就计划好了要将尸骨运过来藏在这里,所以提前建造好了简易的楼梯,从四周散落的铁屑看,应该还有其他工具,然后再将尸骨一起送到溶洞中藏好,不让地面上的人发现。

 而从那之后,村民们就一直住在溶洞上方的地面,一心一意的守护着这处天然陵墓,再也没有下来过。

 就算百余年前,那些其他村的人们真的得知了埋骨地,也不会有人能够顺利下到溶洞里。

 从一开始,最初敛骨的村民们,就没想过要让其他人来打扰这里的宁静。

 燕时洵站在原地,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迅速的查看过了周围的情况,然后才准备越过地面上棱角不平的巨石,向楼梯那边走去。

 战将和阎王,也都在随后稳稳的落了下来。

 燕时洵只是随意瞥了几人一眼,语速极快的问道:“你们现在还有谁能够再感知到骸骨的所在地吗?”

 声音在巨大空旷的溶洞中来回回荡,将黑暗的空间显得更加死寂可怖。

 这处溶洞太大了。

 如果在黑暗中茫然没有目的的寻找,抛开迷路的问题,寻找的时间也过于漫长,不利于找到埋骨地的具体位置。

 &n bsp;燕时洵一边谨慎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一边在心中猜想惊叹于这处溶洞当年的巨大。

 随着地壳运动,溶洞这种地下天的结构,也会随之变化,甚至有的溶洞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完全改变结构和走势。

 第一次看还像足球场一样巨大的溶洞,很可能时隔几年再看,就已经被压缩得只剩下狗洞的大小。

 它就像是地层里的海绵,在所有人看不到的地方,一直默默支撑着地面和山势,为碰撞提供缓冲。

 但这样一来,就算之前有人探测过溶洞,并且留下了标记,在这种情况下,也只会全然失效,甚至给后来者带来干扰,反而将后面探索溶洞的人引向没有归途的死路。

 更别溶洞中还时有坍塌发生。

 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冒险家,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溶洞时,也不得不谨慎起来。

 光是看着面前的溶洞,燕时洵也无法推测出千年前的地势,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顺着曾经的村民留下的些许痕迹,成功找到埋骨地。

 燕时洵是习惯于做出一连串备用方案的人,绝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

 但是现在,他却希望自己不会用到后面的方案,能够按照最简单的计划来。

 ——如果溶洞地势确实发生过巨大的改变,他们无法准确直接找到埋骨地,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种方法。

 让战将尽可能的准确感知到埋骨地的所在,然后,一口气打通过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种无人不知的定律,却也是最简单粗暴却有效的方法,可以让燕时洵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被掩埋的尸骨。

 但这样做,也会带来另外的后果。

 那就是,这片土地的稳重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