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论起真相,不过就是如此。徐一凡既然已经在篡清路上走到紧要关头,那个朝廷中枢的方方面面细节,就要尽量掌握在手中。大势已成,营造大势的时候儿,不妨大砍大杀,最后鼎革之际,如何尽量平稳,尽量少伤损一点国家元气,却是一门技术活儿。多了解一下朝廷那孤儿寡母的心思,了解他们有那种可能应对的手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特别是徐一凡在辽南下出了这么惊天动地的一手棋,燕京城不可能没有反应!了解他们可能会做的动作,将来就有针而对之的手段。这几天秀宁应召来得频繁,徐一凡问的,无非也就是这些事情,而秀宁也是知无不尽其言。

    对于秀宁来说,挽大清末世气运那点痴心妄想,早就烟消云散。她见识在当世男子当中都算不凡,但是在徐一凡面前,也只有藏拙的份儿。天知道这个家伙怎么对当世世道人心,潮流所向,甚至世界大势,都知道得这么清清楚楚的!秀宁此时唯一所求,也就是希望徐一凡一旦鼎革,旗族能安稳渡过,不要蹈史上那些末世龙子凤孙的命运。

    徐一凡处理江宁京口两处旗族,已经算是改朝换代的空前仁政了。十年赋税加倍的惩戒,也让民间多少出了口二百年被他们骑在头上的闷气。秀宁留在江宁,一方面守着老弟弟,一方面如果满城那头,有旗族实在含冤负辜,被街上无赖子趁机落井下石欺侮的事儿,也得便向徐一凡抱怨几句。一般来说,实在太过分的,徐一凡顺手就传白斯文,让他关照一点儿。其他的听了也不过笑笑:“受点欺负,只怕难免,不是这样,只怕他们还难融进大民族里头!人哪有一辈子走上风的?自在不诚仁,诚仁不自在,知道点世道艰难,对他们没坏处!”

    人被逼到不得不靠自己的时候儿,总有连自己都预料不到的能力展现出来。正是过年节的时候儿,江宁城就多了不少旗族的小摊子。那些北方风味的过年吃的点心,一套套的拿出来卖,大家伙儿图新鲜,照顾生意的很是不少。旗人玩儿了二百多年,心思都在怎么吃,怎么玩儿上面,他们手艺大多数都很巧,扎的灯,扎的装裹,手艺不下于积年的老匠人,一天忙下来,倒也见本见利。

    家里有几文的,干脆开了紫铜炉子木炭火的涮羊肉店,他们对吃的眼睛毒嘴也刁,做起来还真有个样子。天气寒冷,几家新冒出来的店生意还真是不错!这些店里面,跑堂的是旗族,算帐的也是旗族――反正旗族识字儿的多。客人一来,那礼节那个殷勤,就算没胃口,也要来看看新鲜,指不定就是一个伯爵在给客人迎宾请安哪!

    和别人预料的不同,满城不仅没有多了几万具路倒尸,反而大多数都能够着饭碗。当然也有一等不成器的,死也要守着太爷架子。这等人饿死了,就连旗人自己都不可惜!

    江宁旗族如此,自己老弟弟也至少面上看起来没那时那么颠颠倒倒。秀宁已经少了很多那时的凄惶。感念徐一凡在两件事情上面都高抬了贵手,对于宫禁里头那点事情,秀宁真的是都合盘托出了。对于旗人亲贵会怎么应对眼下这个局势,秀宁也是尽其所能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虽然大多时候,徐一凡不过是对她的判断只淡淡的听着,也没表示什么激赏,仿佛除了燕京城权贵内情值得重视以外,其他秀宁自己的意见,有也罢,无也罢,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